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丰富的凉山州是全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在攀西地区开发升级以后,又成为资源开发的重要指向区。针对它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政府和学术界都在探索它的发展途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评判这些模式合理性的标准。 为了探索凉山州脱贫和发展的途径,拓宽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应用层面,这篇论文从人口与资源相互关系角度建立起系统模型,据此评判了人地关系和谐程度,为诊断凉山州发展过程中的功能缺损奠定了评价基础。为解决凉山州的这些问题,本文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数量上分析了立足于自身资源的凉山州发展的潜力,指出良好的生态景观斑块、现代企业集团和新型社区是系统合理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系统的要素和空间结构角度提出了协调当前人口─资源系统的主要途径。在凉山州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中,本文首次使用了系统动力仿真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了凉山州17县(市)今后近50年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建立了人口、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综合调控的互动模式和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空间子系统发展的梯度模式。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凉山州的一般特征及人口─资源系统的结构。文章首先揭示了凉山州的宏观概况,勾勒出区域发展的背景。再采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建立起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模型。系统模型的外部驱动力科技与管理控制要素变化的速率,人口、资源的各要素之间通过热量蛋白质的源流线路发生定量联系。它的层次说明了系统调控的主要对象是人口、资源及其利用方式(产业)。最后,指出了这个系统的主要特征:多民族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丰富的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基本利用方式和贫困等状况。 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凉山州人口─资源系统的功能失衡及其原因。首先概括了当前非均衡发展模式下的目标和功能,主要是实施农业、矿产、卷烟、扶贫措施使经济增长,在本世纪初实现脱贫。文章紧接着分析了这种模式的缺陷:它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没有考虑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加大了内部地区的差异。最后分析了系统功能缺损的原因:人口素质低下、交通不便、投资匮乏、严重的贫困问题、政府行为乏力等。 第三部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凉山州发展的潜力和目标。为定量地揭示发展潜力,将可持续发展约柬条件具体细化成高、中、低三种投入方案,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了计算方法和参数,得出了凉山州17个县(市)今后近50年内高中低三种投入方案卜以基本、小康和科学营养型消费为标准的农业资源承载力。结论表明,凉山州大部分地区承载状况较好,但因为目前所处的生产水平和人日增长的限制,未来人地关系仍将持续紧张。因此不适宜于州内向安宁河谷、四川省向凉山州大规模迁移农业人口,而应尽力争取以中投入方案提高农业资源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的目标:建设适宜性、多样性、正向演替的生态景观斑块,以面向市场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加以利用;争取投资政策倾斜,依照忧势产业序列构建电力等企业集团;发展具有生活质量高、重视人的素质发展、有良好杜会环境等特点的新型杜区。 第四部分探讨了协调凉山州人口一资源系统的途径。按照从具体到综合的顺序,文章先分别讨论了人日于系统、资源于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在控制数量的基础上,人日于系统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贫困尸人口迁移、劳动力疏导、依法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资源子系统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用益权和利用率,提出了矿产、水、森林、草场、野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内容是按农业资源承载力提高单产,依据市场扩大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按照生态景观斑块发展立体农业。工业结构依照忧势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产业模式和资源利用率进行调整。以及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人口、资源、产业间互动模式。 凉山州人口一资源系统的空间子系统是按照人日资源要索的空间配置划分的,为内核、过渡和外围二个梯度伟‘。梯度发展以攀四点轴开发模式为基础,有州域和县域两个层次。文章分析和比较了各带的内部特征、功能及发展方向。内核带经济发达但资源潜力小,向产业密集带发展;过渡带承载力高,重点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外围带脱贫任务艰巨,重点是脱贫和进行异地开发。文章提出,缩小梯度差异的新方式是加快梯度推移的速度,即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和在过渡带外围带开发大型水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