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事登记制度是商事登记主管机关为了保证市场交易安全和交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对申请注册登记的商事主体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商事主体予以核准登记,确认其主体资格并向公众公示的一种制度。我国商事登记制度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建立完善,一定时期内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适应了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商事登记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经历酝酿、试点后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展开。在一年的改革过程中,新的商事登记制度在激活私营经济、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仍然缺乏统一完善的商事法律体系;商事登记部门与经营项目许可部门信息脱节,无法实现联动监管;社会诚信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弄虚作假行为因其违法成本低廉而屡禁不止等。本文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法将改革前我国商事登记制度与国外商事登记制度进行了比较,剖析我国改革前商事登记制度存在的缺陷:登记公示功能失效,前置许可程序复杂,主体登记与营业登记混同等。反映了在我国进行商事登记改革的迫切需求。文中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总结推进商事登记改革的过程中的难点以及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遇到的困惑。笔者长期从事工商登记工作,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蓝本,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尝试从立法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为下一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供立法者和执法者参考,并为商事登登记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