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旗兜兰(Paphiopedilumspicerianum)目前唯一已知的38株野生种群存在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项目自2005年起就对这一种群进行了严密的监测。由于其野外生境受到严重破坏而濒临灭绝,一系列紧急保护措施,包括迁地保护,传粉生态学研究,非共生萌发实验以及生境迁移的工作已全面展开。本研究使用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技术和ITS-3(F)、ITS-40F(R)为引物扩增ITS2区域,通过该序列鉴定和研究白旗兜兰根菌中不可与土壤共培养的真菌的种群结构,及其随季节和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整个真菌种群在不同季节和生境中的对比发现,这些真菌对生境的不同反应灵敏,对季节变化则相对不敏感。此外,本研究还检测到白旗兜兰根系和土壤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真菌种群及微环境。水解氮,总磷含量和含水量是影响真菌种群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真菌类群的变化还可能与其营养需求和花的物候期有关。成年的白旗兜兰与真菌之间的特异性较低,它们可以与不同属的真菌相关联并可以同时利用不同属的真菌。这一发现可能为白旗兜兰的新生境选择提供比预期更广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