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遗传结构,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篌竹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采用同样的技术又分析了篌竹五个变型遗传变异的大小。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19个RAPD引物对篌竹3个天然群体进行扩增和分析,共扩增出307条重复性高、清晰的谱带,分子量从200bp到3000bp不等,其中272条为多态,物种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为88.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040,基因多样性(h)为0.294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72,等位基因平均数(A)为1.8860;Popgee32计算出的篌竹3个群体的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8432,基因流(Nm)为0.0930,TFPGA计算出的分化度Fst值为0.8950,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比例为(Hsp-Hpop)/Hsp=0.8432,这些结果表明篌竹天然群体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高;通过计算三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显示,篌竹天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2.由2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19条引物对篌竹5个种下变异类型进行扩增和分析,共扩增出209条谱带,其中146条为多态,物种水平的多态条带百分率为69.86%,结果显示篌竹的不同变型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也表明RAPD分子标记对竹类植物种下等级进行分类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成为研究竹子种内遗传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