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张力刺激诱导大鼠黄韧带骨化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4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是导致椎管狭窄,以及脊髓、神经根压迫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多发于下胸椎或胸腰段。OLF诱发因素众多,但其具体发生机制仍不明朗。黄韧带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构成,细胞中胶原蛋白增多是OLF的初期病理改变,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protein type I,COL1)表达上调在此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可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对COL1的降解作用,从而促进OLF发生和进展。Rab蛋白主要参与人体各细胞器间的蛋白运输,文献报道Rab37可增加TIMP-1的胞吐,通过TIMP-1—MMP-9通路抑制肺癌细胞的转移。本组前期实验证实Rab L3在OLF患者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显著增强,因此Rab L3可能为OLF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且很可能通过调节TIMP-1、COL1表达起作用。目前OLF的机制研究大多依赖体外细胞实验,而动物模型作为体内研究的重要工具,却鲜有报道。文献报道OLF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等生物因子及载体植入到黄韧带表面来建立,该方法科学有效,可很好地聚焦OLF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张力刺激是黄韧带退变、肥厚和骨化的重要使动因素,而通过张力刺激诱导OLF的动物模型尚未见报道。本课题拟通过自制应力装置诱发大鼠黄韧带的循环张力刺激,继而诱导OLF,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同时利用该动物模型和体内实验,初步探究Rab L3、TIMP-1和COL1在OL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分子机制。实验第一部分:大鼠胸腰椎黄韧带的张力刺激诱发方法及其安全性测试目的:研究和制作能够使大鼠胸腰椎黄韧带产生循环张力刺激的方法和应力装置,测试其神经功能安全性,确立最佳张力刺激频率,并验证胸腹脏器安全性。方法:自主研发制作大鼠胸腰椎屈曲应力装置,通过该装置引发大鼠胸腰椎的周期性屈曲动作,自然营造该处黄韧带的循环张力刺激。将9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进行60次/分、90次/分和120次/分频率的张力刺激,每日刺激20分钟,最长刺激12周(5天/周)。每周张力刺激结束后,通过BBB运动评定量表评估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改变(正常为21分),评价胸腰椎屈曲法诱发黄韧带张力刺激的安全性;12周后选择不引发大鼠BBB运动评分下降的最大频率为最佳张力刺激频率。通过解剖最佳张力刺激诱导12周的大鼠,验证其有无胸腹脏器的损伤。结果:张力刺激12周后,60次/分组和90次/分组大鼠均未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BBB评分均为21分;120次/分组3只大鼠分别于第5周、第12周和第7周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分别为11分,16分和15分。以90次/分频率张力刺激12周,解剖未见胸腹部重要脏器损伤。结论:大鼠胸腰椎屈曲法及其应力装置可有效诱发黄韧带的循环张力刺激,其最佳张力刺激频率为90次/分,具有良好的神经功能和胸腹脏器安全性。实验第二部分:循环张力刺激诱导大鼠OLF模型的制作及实验验证目的:利用胸腰椎屈曲法制造大鼠黄韧带的循环张力刺激,诱导其胸腰椎黄韧带骨化,建立大鼠OLF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SD大鼠40只,平均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不予麻醉和张力刺激;麻醉组行腹腔麻醉(1次/日,5日/周)12周,不予张力刺激;其余3组分别予张力刺激4周、8周和12周。张力刺激诱发频率为90次/分,每天20分钟,每周5天(工作日)。借助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5组大鼠胸腰椎黄韧带组织CD44、BMP-2、Integrinβ3、COL1、OPN、RUNX-2和VEGF等成骨相关分子的蛋白和m RNA表达;通过Micro CT扫描、重建和骨化物测量,以及病理染色技术(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胸腰椎脊柱标本OLF的发生情况。结果:3个实验组大鼠胸腰椎黄韧带成骨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 RNA表达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RUNX-2的蛋白表达呈现12周组>8周组>4周组趋势,m RNA表达上调在12周组最显著。根据Micro CT扫描和重建结果,4周组和8周组均为单节段OLF,12周组最多出现连续三节段OLF;4周组、8周组和12周组CT横断面骨化物的最大占位面积依次为:1.42 mm2、5.36 mm2和7.28 mm2。病理染色结果显示8周组和12周组大鼠胸腰椎黄韧带均出现软骨细胞增殖和编织骨形成,12周组编织骨形成更显著;4周组可发现软骨细胞增殖,编织骨形成不明显;空白组和麻醉组无软骨细胞增值和编织骨形成。综上所述,提示OLF诱导结果:12周组>8周组>4周组。结论:通过胸腰椎屈曲法对大鼠黄韧带施加循环的张力刺激可成功诱导OLF,且诱导结果具有时间依赖性,即张力刺激时间越长,OLF征象约显著。实验第三部分:Rab L3分子在OLF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通过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研究OLF发生过程中Rab L3、TIMP-1和COL1的表达变化,分析Rab L3在OLF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平均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不予麻醉和张力刺激;麻醉组行腹腔麻醉(1次/日,5日/周)12周,不予张力刺激;其余2组分别进行张力刺激6周和12周。借助western blot、RT-PCR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技术检测4组大鼠胸腰椎黄韧带组织Rab L3、TIMP-1和COL1的分子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提示6周组和12周组大鼠黄韧带Rab L3、TIMP-1和COL1的蛋白表达高于空白组和麻醉组;RT-PCR结果显示大鼠黄韧带Rab L3、TIMP-1和COL1的m RNA相对表达量:6周组>12周组>空白组/麻醉组;免疫组化染色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大鼠黄韧带Rab L3、TIMP-1和COL1的免疫组化评分:6周组>12周组>空白组/麻醉组。结论:在张力刺激诱导OLF发生过程中Rab L3分子起重要调控作用,其通过上调TIMP-1表达来抑制MMP-9对COL1的降解作用,从而促进黄韧带组织的退变、肥厚和骨化。
其他文献
如果说清晰地标记出个人化的风格是关注电影人的一种标准,那么很少英国电影导演可以像德莱叶、布努埃尔、弗朗叙和雷诺阿那样,获得赞誉性的关切。但在另外的一些标准中,在个人化的风格之后潜隐了诸多最为精妙委婉的要旨,这些关联着某种特别的传统,时间,背景或者说"流派"的集体意味和理解。由此达成某种广泛一致的见解,即使把那些非个人化和匿名的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共识的表达,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镜现
期刊
2018年,《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对高校提出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文学类课程可以运用"任务+翻转"教学模式,将教学相关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扩充能力训练和中小学教材相关的教学内容,明确并细化阅读、自学、讨论等任务,以任务推动、实现师范生的能力培养。
当代战争为教学带来的机遇及本人开展课程开发的初衷每天我都会记起这样一个事实,我是在战时教授我的学生们。各种悲剧,战争的代价以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生的冲突带来的影响,不仅对当下产生重要影响,就是在今后的几十年或更长时间里都会留下烙印。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处于美国境内
期刊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SA)是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会妨碍个体的正常人际交往,导致个体产生对人群的回避、恐惧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以往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基因、教养方式、依恋类型、人格特质、自尊、评价恐惧和认知因素等等。其中,评价恐惧既包括对他人负性评价的恐惧感,即负性评价恐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同时也包
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我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教育脉搏,扎根粤东地区,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通过构建"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个载体、N项资源"的框架模型,在校地合作机制,"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机制及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大胆创新、精准发力、科学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有效提升粤东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创伤性肺损伤(Traumatic lung injury,TLI)是创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它是由车祸多发伤、高空坠落伤、严重挤压伤等创伤因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临床表现除了具有ALI的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典型症状以外,常合并多脏器损伤、多发骨折、皮肤软组织挫裂撕脱伤等。相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肺损伤,创伤性肺损伤病情更加危重、复杂,而且创伤
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六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第四位。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75%-85%)和肝内胆管癌(占10%-15%)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类型。手术切除、肝移植或原位消融等治疗对早期HCC患者有效,但由于肝癌的高复发率,病人五年生存率很低。对于进展期病人,现有靶向治疗药物的疗效也非常有限。因此,
研究背景和目的: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道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排第6位。全世界每年有165000人死于该疾病,大概占全球肿瘤相关死亡人数的1.7%。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胆囊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态势。目前针对胆囊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外科切除。但由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肿瘤很快就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并经血
第一部分FOXD3蛋白对肺癌骨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及机制研究研究目的:肺癌分别是全球男女性发病率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骨转移尤其是脊柱转移是导致肺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FOXD3与胚胎发育及恶性瘤发生有相关性,但其对肺癌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同时FOX(forkhead box)蛋白家族是常用临床药物治疗靶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FOXD3对肺癌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