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及价值:西藏自治区(文中简称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由于高位海拔、复杂气候、脆弱生态的自然地理状况以及受此影响的制度环境、历史基础等原因,当前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以下特征:(1)资源环境约束明显;(2)指导和制约人们行为的既有官方的正式制度,又有西藏传统的习俗文化影响,同时特殊性政治利益集团博弈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3)和平解放后工业化有所发展,但并未达成“自生”能力而对整体经济带动效应不足,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仍较为落后;(4)空间(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孙勇将其总结为“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这种“区内区外”、“城乡之间“、“传统农牧业与镶嵌工业”、“官方制度与大众意识形态”混杂在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非典型二元结构”特征使西藏与其它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是否有着同一性,实现路径的差异化如何,是本研究的动机、目的和价值所在。研究内容及过程:首先对新型工业化以新的视角进行定义,并对涉及工业化、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等相关概念和理论演进过程加以梳理,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阐明经济发展诸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依赖、制约的关系,提出交易效率是经济发展核心驱动要素的结论。然后简要介绍西藏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并实证前工业化阶段交易效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是导致西藏发展基础薄弱的历史成因。再后,在回顾和平解放后的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发展中的动态结构特征(发展方式),实证交易效率提升与此阶段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阐明了西藏工业化发展中的特征、存在问题和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必要性。研究的主要结论:通过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提出交易效率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要素,西藏的新型工业化转型也应遵循这种规律。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西藏的“新四化”、“产业政策”进行简要评析,提出西藏新型工业化所应遵循的战略路径,即以市场机制完善与政府行为规范来促进交易效率提升的治理机制和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