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所喜爱,是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广泛栽培的蔬菜之一,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日光温室种植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微润灌溉是一种新型地下灌溉技术,以微润管内外的土壤水势差为动力,对作物进行持续、微量灌溉,具有节能、运行成本低、易操作、抗堵塞性能好、深层渗漏小等优点。微润管通水后,在土壤中形成以管轴为中心的近似圆柱状的湿润体,并随通水时间的延长,湿润体不断向周围扩大,基于“盐随水动”的理论,可持续淡化植物根区的盐分,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达到节水抑盐的效果,但微润管上部土壤在蒸发作用下,有盐分累积的可能。为了探寻微润灌溉在日光温室的适宜应用技术参数,以膜下滴灌(CK)为对照,微润管设置3种埋深(10cm、20cm、30cm)和3种密度[2行番茄埋设1条(1管2行)、2条(2管2行)、3条(3管2行)微润管],研究了微润管不同埋深与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及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上,微润灌溉较之膜下滴灌更有利于日光温室番茄果实及根系的生长发育。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果体积、总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分别较CK平均增加8.58%、11.99%、18.79%、60.93%和103.40%,平均节水37.73%;对于番茄品质,微润灌溉显著提高了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糖酸比的含量;对于番茄的根系,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干重平均较CK增加11.25%、5.47%、9.45%、11.72%和8.10%,增幅水平显著。(2)番茄的总根长主要由0<d<1mm的细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为80.82%87.54%)所决定的,主要根长密度分布在030cm土层(占全部土层根长密度的比例为74.92%86.70%),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呈现指数降低趋势,不同处理根长密度最大值均处于010cm土层。(3)微润管埋深10cm,3管2行下,番茄的株高、果实形态、单株产量及总产量最高;埋深10cm,1管2行下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埋深30cm,1管2行下维生素C、可溶性糖、糖酸比含量最大,综合品质排序第1。埋深10cm,2管2行最适宜番茄根系的生长,该处理下番茄的总根长(3570.22cm)、0<d<1mm的细根长(3032.19cm)、总根表面积(765.07cm2)以及根干重(5.71g)均最大,根系综合评价排序第1。(4)试验区日光温室土壤含盐量显著高于露天土壤,耕层土壤(020cm)平均含盐量达2.745g·kg-1,接近阻碍作物生长的临界点(2.75g·kg-1),存在轻度次生盐渍化。(5)微润灌溉的脱盐效果优于膜下滴灌。060cm土层平均脱盐率较CK提高了32.49%,主根区(030cm)较CK提高了76.30%。微润管密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高,相对脱盐率越高,在微润管埋深处土壤形成一个高水低盐区,埋深分别为10cm和30cm时,主根区(030cm)和次根区(3060cm)土壤含水量和相对脱盐率最高。微润管浅埋有利于主根区土壤盐分的淋洗,深埋有利于次根区土壤盐分的淋洗。埋深30cm,1管2行组合番茄生育末期土壤含盐量有升高趋势,可能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综上,在陕西杨凌地区日光温室应用微润灌溉技术种植中,微润管浅埋较为适宜番茄的生长,且可获取较好的番茄产量和品质,亦能避免盐分在表层土壤的累积,降低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同时浅埋方式也可减轻田间操作挖沟埋管的工作量。对于轻度次生盐渍化土壤,建议采用浅埋疏管方式,本试验中埋深10cm,2行番茄埋设1条微润管,可在保证产量(87.38t·hm-2)不显著降低的前提下,使灌溉水分利用效率(108.91kg·m-3)和节水率(67.31%)达到最高,且管道投资成本也大大降低。对于重度次生盐渍化土壤,浅埋密管方式具有较好的淋盐效果。本试验虽为轻度次生盐渍化土壤,但所得结论可为重度次生盐渍化土壤提供参考,埋深10cm,2行番茄埋设3条微润管,060cm土层平均相对脱盐率为22.27%,番茄主根区(030cm)土壤相对脱盐率最高(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