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海外并购当作是获取先进技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量的案例证明,海外并购并没有像很多企业预想的那样成功。当前,学者和企业家们均已认识到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可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远非技术的转移与叠加那么简单。国外相关的理论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并购实践和产业体系,对中国的情况可能并不适合。通过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不仅有其特殊性,而且还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在中国企业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究竟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创新能力的提升。经过分析,本文发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步骤在于并购后的整合阶段。借鉴"白箱"理论的研究视角,本文对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的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资源整合和冲突整合、并购方整合程度和目标方自主性这两对重要变量。这两对变量在不同情境下的搭配,可以作为中国企业进行并购整合的策略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收益和成本的角度建立了数理模型,并对各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推导,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并购策略搭配的合理性。最后,本文借助相关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基于政府和企业层面给出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并购整合是并购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但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创新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体现;第二,企业在面对不同的资源整合和冲突整合的难度时,所选择的整合策略是不一样的,只有进行正确的策略搭配,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三,并购方的整合程度与目标方的自主性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但现实中却很难找到绝对完美的指标予以度量,这也是企业采取正确的并购整合策略的难度所在;第四,对中国企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并购方自身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对并购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而目标方所拥有的创新能力却不一定产生正向作用,这也说明了创新能力的提升绝非简单的技术转移与叠加;第五,在中国企业的并购实践中,并购方的整合程度与目标方的自主性呈现高度负相关,但有意思的是,目标方自主性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显著为负,并购方整合程度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这也说明中国企业在并购中比较注重对控制权的分配,而对整合程度有所忽视或者整合的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本文也希望中国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能够不断健康地发展,为增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