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属于江湖洄游性鱼类,长江干流是四大家鱼重要的繁育场所。早期生活史阶段是鱼类生活史最为重要的时期,其早期生长状况是影响鱼类早期资源资源量变动及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历史资料对四大家鱼早期资源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而长江下游鲜有较为系统的报道。近年来水利工程、航道运输和江湖阻隔等因素使得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自长江中游向下游有增多的趋势。长江下游上端与鄱阳湖相连通,特殊的江湖复合型生态系统有利于家鱼入湖育幼和出湖繁殖,对家鱼资源量有极大的补充作用。因此,本研究着重开展了长江下游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的时空格局调查研究,并对优势种鲢的早期生长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系统掌握四大家鱼在长江的资源状况、制约因素等提供参考资料,也有助于探索鲢的种群存活与补充机制,更为有效的保护其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19年4~8月在长江下游安庆、南京和南通江段同步进行四大家鱼早期资源调查,分析了长江下游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的时空格局;重点探究2016~2018年安庆江段四大家鱼仔稚鱼的周年变化规律,并利用GAM模型分析影响家鱼仔稚鱼丰度变化的水文及环境因子;对鲢仔鱼耳石微结构进行了测量分析,获得日龄信息并推算其孵化期,同时研究了耳石和鱼体生长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长江下游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现状为:2019年长江下游各江段四大家鱼卵苗种类组成以鲢占绝对优势,其次是鳙和草鱼,青鱼数量极少。调查期间仅在安庆江段采集到四大家鱼卵,根据江水流速及发育时期推算其产卵场分布在安庆采样断面上游60~140km处的棉船镇洲滩至八里江江段,总产卵规模为0.37×10~8粒。长江下游安庆、南京和南通江段家鱼平均每日捕捞量分别为9.38 ind./d、1.9 ind./d和1.2 ind./d。由于距离产卵场较近,安庆江段家鱼卵苗出现及爆发时间均早于南京和南通江段,并在5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出现两次高峰期。分析表明,安庆江段家鱼卵苗丰度与水温、径流量和网口过水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南京江段家鱼苗丰度仅与网口过水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南通江段家鱼苗丰度与水温和网口过水流量无相关性。各江段三个采样点之间家鱼卵苗密度差异可能是沿岸生境和水体动力学不同所造成的现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下游江段各月份家鱼苗丰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安庆7月被单独分隔开来,表明7月份安庆江段上游有家鱼大规模的繁殖活动。2.2016~2018年安庆江段采集到四大家鱼仔稚鱼3178尾,其中鲢数量百分比不断增加,草鱼则不断下降。估算三年年通过安庆江段的四大家鱼仔稚鱼径流量分别为21.70×10~8、14.62×10~8、12.05×10~8尾,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家鱼仔稚鱼丰度自4月中旬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在7月中上旬达到高峰期。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漂流密度为北岸(16.09 ind./100m~3)>南岸(5.40 ind./100 m~3)>江心(3.43 ind./100 m~3)。GAM模型结果显示,对四大家鱼仔稚鱼丰度影响显著的水文因子为水温、透明度、水位日上涨率和径流量日上涨率,各因子相对重要性依次为水位日上涨率>透明度>水温>径流量日上涨率。其丰度与透明度呈负相关,与水温(24~27.3℃)、水位日上涨率和径流量日上涨率均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GAM模型累积偏差解释率达到69.8%,较高程度上揭示了水文条件对家鱼仔稚鱼资源丰度的影响。3. 随机抽取的三批次共计150尾鲢仔鱼,对其微耳石日轮进行分析,其中115尾可识别出耳石轮纹,其平均日龄为8.79±2.24 d,主要分布在6~10d;根据仔鱼采样日期和日龄推算的孵化期为5月5日至7月17日。回归分析表明,各批次的鲢仔鱼微耳石长半径、全长与日龄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但各批次之间相关系数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长江下游野生仔鱼个体间生长存在较大差异,三个批次以水温较高的7月份鲢仔鱼生长率快于其他月份;将所有批次整合得到安庆江段鲢仔鱼微耳石和全长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7.35μm/d和0.34mm/d,相比长江中游江段,安庆江段较高的生长率突显出该江段高生物量的浮游动物为鲢早期生长提供良好的摄食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