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枝小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是我国华南、东南沿海防护林最主要的造林树种,它对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沿海经济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短枝木麻黄大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及太平洋群岛,现已广泛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众多具有遗传变异的地理种源.为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本文开展种源试验,并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表型、营养型、基因型等方面研究短枝木麻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探讨短枝木麻黄种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并筛选出适宜闽南地区栽培的优良种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短枝木麻黄地理种源变异在种子品质、苗期生长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对种子特性和1a生苗期生长性状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差异极大,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主要是由不同种源的遗传特性决定。苗期试验表明,不同种源间实生苗、无性苗苗高、地径筹异较大,经方差分析,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短技木麻黄种源实生苗、无性苗高生长的地理变异趋势较为一致,即苗木高生长与原产地经纬度、海拔三个因素的关系不太紧密,种源产地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 2.11a生短枝木麻黄地理种群生长差异显著,东南亚的原生种群(YSAS)表现最佳,最差的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地区的原生种群(YSAP),二者表现出较大差距。短枝木麻黄种源的遗传变异还表现在生长、形态性状上,方差分析表明:短枝大麻黄在胸径、树高、材积、冠幅生长性状和干形、侧枝特征、结实等7个形态性状上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些差异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种源间生长的地理变异在4~5a后渐趋于稳定,11a生时已基本稳定,早期选择一般可以从4~5a开始。遗传相关分析表明,胸径、树高、材积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主干分义习性与主干通直度间呈极显著相关,侧枝粗细与生长性状、侧枝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侧枝长度与侧枝粗细、侧枝分枝角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进行种源选择时,既要注重生长性状,又要注重形态性状的选择。 3.对11a生短枝木麻黄种源小枝的营养元素研究表明,各元素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短枝木麻黄小枝平均灰分含量为4.18%。一些营养元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