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交往日益加深。在中国,随着国际会议的日益增多,口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社会对高素质口译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作为口译中两种最常见的形式,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被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并且深受社会的欢迎。一般认为,口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而同传被视为翻译‘金字塔’尖,并且远远难于交替传译。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交传要难于同传。本文试图从“认知负荷模式”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同传与交传对译员主要能力要求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分别论证了同传与交传各自的难点。揭示了同传与交传的本质区别。最后得出结论,并进一步借用“认知负荷模式”工具提出了口译应对策略。除前言和结论外,本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主要对交传与同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既指出了两者的一些区别,又提到了其共性,肯定了口译工作的难度。最后提到了社会上两种关于同传与交传难易程度比较的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二章简要回顾了口译理论研究并引出了口译的“认知负荷模式”理论,为下文提供理论基础和框架。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交替传译对译员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提出交替传译主要侧重于译员的听力负荷与提炼中心意思、短期记忆能力、笔记技艺、译出语语言质量、公众演讲能力并在上述方面与同传进行了比较。第四章主要分析同声传译对译员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提出同声传译主要侧重于译员快速反映能力、视译能力、预测能力,处理特殊句型结构的能力、数字口译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并在上述方面与交传进行了比较。第五章在“认知负荷模式”理论框架下,从听力理解、译语输出、短期记忆和协调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口译模式,提高口译技能的应对策略,为口译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作为口译两种基本模式的交传和同传,对译员素质能力要求都是相当高的,这也反映出口译工作的艰巨性和难度,体现了其共性。另一方面,它们对译员的能力要求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体现了自身的一些特点。简单地认为同传难于交传或交传难于同传都是不客观的,或者说是片面的。实际上,交传与同传没有高低难易之分,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共性大于个性,其难度都在共性上,口译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其共性上。我们既要培养出大量合格的交传译员,也要培养出大量优质的同传译员,才能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