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电磁加速推力器中,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激光烧蚀磁等离子体推力器(Laser Ablation Magnetoplasmadynamic Thruster,LA-MPDT),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火星开发等空间任务提供一种高效、先进的推进系统。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开展了推力器电源设计与仿真、推进性能理论预估、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的建模与仿真、改性工质烧蚀特性实验及推进性能实验测量和影响参数分析等研究。
针对LA-MPDT的工作特性,提出了LA-MPDT多级点火、放电电源的设计方案,分别建立了点火电路和主放电电路的仿真模型,并数值模拟了推力器的点火和主放电过程。建立了新型机电模型,对推力器的推进性能进行理论预估,并仿真分析了放电电流、阳极半径、工质质量流率和附加磁场强度对推力器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放电电流、阳极半径和附加磁场强度,降低工质质量流率,有利于提升推力器的推进性能。
针对短脉宽强激光烧蚀金属铝工质的物理特性,分别建立了考虑材料热物性变化、相变、介电转变和相爆炸物理机制的工质烧蚀模型,以及考虑等离子体的电离、烧蚀羽流的吸收和屏蔽作用的二维烧蚀羽流动力学模型。耦合计算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完整地描述了铝工质的激光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过程;开展了工质烧蚀特性、烧蚀羽流运动和电离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相爆炸作用使大量材料从工质表面剥离进入烧蚀羽流,工质表面温度维持在约5400K;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烧蚀羽流的电离率增加,烧蚀羽流对激光的吸收和屏蔽作用也随之增强,但大部分的激光能量仍沉积于工质内部产生烧蚀作用;烧蚀羽流的峰值速度、峰值温度和电离区域总是处于烧蚀羽流的前端位置;烧蚀羽流与阴极管内壁面的碰撞作用,显著提升了在阴极管内壁面附近烧蚀羽流的温度、速度和电离率;随环境气体压强增加,烧蚀羽流的运动速度、温度和电离率都随之降低。
针对短脉宽激光烧蚀聚合物工质PTFE的物理特性,分别建立了考虑材料热物性变化、相变和非傅里叶效应的工质烧蚀模型,考虑烧蚀羽流组分间的化学反应、电离、烧蚀羽流吸收和屏蔽的烧蚀羽流动力学模型和热化学模型。耦合计算工质烧蚀、烧蚀羽流运动和烧蚀羽流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完整地描述了PTFE工质的激光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过程;开展了工质烧蚀特性、烧蚀羽流热化学特性和烧蚀羽流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受非傅里叶热效应影响,随热松弛时间增加,工质温度变化的响应时间增加;工质的烧蚀质量流率随吸收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吸收系数为1.0×105cm-1时,工质的烧蚀质量流率最大;环境气体压强越低,烧蚀羽流中各组分的化学反应越剧烈,烧蚀羽流电离率越高。
在理论分析LA-MPDT理想工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PTFE基掺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改性工质制备方案和方法,并采用压模烧结成型工艺,制备了多种组分和质量分数的改性工质,进而开展了改性工质激光烧蚀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PTFE中掺杂金属Al可显著提升改性工质的导热系数,而几乎不改变其相变温度;改性工质的烧蚀质量随工质中的Al含量和单脉冲激光能量近似线性增加,40%Al60%PTFE工质的单位能量烧蚀质量达到2.6×10-4g/J;随Al含量增加,改性工质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激光烧蚀反应更加剧烈,烧蚀的工质材料更多地转化为烧蚀羽流喷出,在烧蚀坑周围的凝结物减少,但黑色的碳沉积增加;随Al含量增加,改性工质烧蚀羽流中的电离率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随着激光能量增加,烧蚀羽流的运动速度、电离率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
为获得LA-MPDT的推进性能,建立了基于倒立悬臂梁结构的冲量测量系统,以及基于脉冲安培力的电磁标定装置;开展了LA-MPDT推进性能影响参数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由推力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变化,获得了推力器内等离子体电弧由产生到增强再到熄灭的变化过程;相同激光参数条件下(1000W,1ms),随放电能量增加,推力器推进性能显著提升,放电能量为78J时,推力器实现比冲4800s,推进效率9.1%;相同放电能量条件下(50J),随激光能量增加,推力器比冲逐渐降低,推进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激光能量为2J时达到最大推进效率18.5%;工质质量损失主要由激光烧蚀作用造成,而推力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的电磁加速作用。
针对LA-MPDT的工作特性,提出了LA-MPDT多级点火、放电电源的设计方案,分别建立了点火电路和主放电电路的仿真模型,并数值模拟了推力器的点火和主放电过程。建立了新型机电模型,对推力器的推进性能进行理论预估,并仿真分析了放电电流、阳极半径、工质质量流率和附加磁场强度对推力器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放电电流、阳极半径和附加磁场强度,降低工质质量流率,有利于提升推力器的推进性能。
针对短脉宽强激光烧蚀金属铝工质的物理特性,分别建立了考虑材料热物性变化、相变、介电转变和相爆炸物理机制的工质烧蚀模型,以及考虑等离子体的电离、烧蚀羽流的吸收和屏蔽作用的二维烧蚀羽流动力学模型。耦合计算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完整地描述了铝工质的激光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过程;开展了工质烧蚀特性、烧蚀羽流运动和电离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相爆炸作用使大量材料从工质表面剥离进入烧蚀羽流,工质表面温度维持在约5400K;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烧蚀羽流的电离率增加,烧蚀羽流对激光的吸收和屏蔽作用也随之增强,但大部分的激光能量仍沉积于工质内部产生烧蚀作用;烧蚀羽流的峰值速度、峰值温度和电离区域总是处于烧蚀羽流的前端位置;烧蚀羽流与阴极管内壁面的碰撞作用,显著提升了在阴极管内壁面附近烧蚀羽流的温度、速度和电离率;随环境气体压强增加,烧蚀羽流的运动速度、温度和电离率都随之降低。
针对短脉宽激光烧蚀聚合物工质PTFE的物理特性,分别建立了考虑材料热物性变化、相变和非傅里叶效应的工质烧蚀模型,考虑烧蚀羽流组分间的化学反应、电离、烧蚀羽流吸收和屏蔽的烧蚀羽流动力学模型和热化学模型。耦合计算工质烧蚀、烧蚀羽流运动和烧蚀羽流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完整地描述了PTFE工质的激光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过程;开展了工质烧蚀特性、烧蚀羽流热化学特性和烧蚀羽流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受非傅里叶热效应影响,随热松弛时间增加,工质温度变化的响应时间增加;工质的烧蚀质量流率随吸收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吸收系数为1.0×105cm-1时,工质的烧蚀质量流率最大;环境气体压强越低,烧蚀羽流中各组分的化学反应越剧烈,烧蚀羽流电离率越高。
在理论分析LA-MPDT理想工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PTFE基掺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改性工质制备方案和方法,并采用压模烧结成型工艺,制备了多种组分和质量分数的改性工质,进而开展了改性工质激光烧蚀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PTFE中掺杂金属Al可显著提升改性工质的导热系数,而几乎不改变其相变温度;改性工质的烧蚀质量随工质中的Al含量和单脉冲激光能量近似线性增加,40%Al60%PTFE工质的单位能量烧蚀质量达到2.6×10-4g/J;随Al含量增加,改性工质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激光烧蚀反应更加剧烈,烧蚀的工质材料更多地转化为烧蚀羽流喷出,在烧蚀坑周围的凝结物减少,但黑色的碳沉积增加;随Al含量增加,改性工质烧蚀羽流中的电离率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随着激光能量增加,烧蚀羽流的运动速度、电离率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
为获得LA-MPDT的推进性能,建立了基于倒立悬臂梁结构的冲量测量系统,以及基于脉冲安培力的电磁标定装置;开展了LA-MPDT推进性能影响参数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由推力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变化,获得了推力器内等离子体电弧由产生到增强再到熄灭的变化过程;相同激光参数条件下(1000W,1ms),随放电能量增加,推力器推进性能显著提升,放电能量为78J时,推力器实现比冲4800s,推进效率9.1%;相同放电能量条件下(50J),随激光能量增加,推力器比冲逐渐降低,推进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激光能量为2J时达到最大推进效率18.5%;工质质量损失主要由激光烧蚀作用造成,而推力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的电磁加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