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烧蚀磁等离子体推力器工质烧蚀特性及推进性能理论与实验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nchem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电磁加速推力器中,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激光烧蚀磁等离子体推力器(Laser Ablation Magnetoplasmadynamic Thruster,LA-MPDT),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载人登月、火星开发等空间任务提供一种高效、先进的推进系统。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开展了推力器电源设计与仿真、推进性能理论预估、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的建模与仿真、改性工质烧蚀特性实验及推进性能实验测量和影响参数分析等研究。
  针对LA-MPDT的工作特性,提出了LA-MPDT多级点火、放电电源的设计方案,分别建立了点火电路和主放电电路的仿真模型,并数值模拟了推力器的点火和主放电过程。建立了新型机电模型,对推力器的推进性能进行理论预估,并仿真分析了放电电流、阳极半径、工质质量流率和附加磁场强度对推力器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放电电流、阳极半径和附加磁场强度,降低工质质量流率,有利于提升推力器的推进性能。
  针对短脉宽强激光烧蚀金属铝工质的物理特性,分别建立了考虑材料热物性变化、相变、介电转变和相爆炸物理机制的工质烧蚀模型,以及考虑等离子体的电离、烧蚀羽流的吸收和屏蔽作用的二维烧蚀羽流动力学模型。耦合计算工质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完整地描述了铝工质的激光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过程;开展了工质烧蚀特性、烧蚀羽流运动和电离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相爆炸作用使大量材料从工质表面剥离进入烧蚀羽流,工质表面温度维持在约5400K;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加,烧蚀羽流的电离率增加,烧蚀羽流对激光的吸收和屏蔽作用也随之增强,但大部分的激光能量仍沉积于工质内部产生烧蚀作用;烧蚀羽流的峰值速度、峰值温度和电离区域总是处于烧蚀羽流的前端位置;烧蚀羽流与阴极管内壁面的碰撞作用,显著提升了在阴极管内壁面附近烧蚀羽流的温度、速度和电离率;随环境气体压强增加,烧蚀羽流的运动速度、温度和电离率都随之降低。
  针对短脉宽激光烧蚀聚合物工质PTFE的物理特性,分别建立了考虑材料热物性变化、相变和非傅里叶效应的工质烧蚀模型,考虑烧蚀羽流组分间的化学反应、电离、烧蚀羽流吸收和屏蔽的烧蚀羽流动力学模型和热化学模型。耦合计算工质烧蚀、烧蚀羽流运动和烧蚀羽流组分间的化学反应,完整地描述了PTFE工质的激光烧蚀和烧蚀羽流运动过程;开展了工质烧蚀特性、烧蚀羽流热化学特性和烧蚀羽流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受非傅里叶热效应影响,随热松弛时间增加,工质温度变化的响应时间增加;工质的烧蚀质量流率随吸收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吸收系数为1.0×105cm-1时,工质的烧蚀质量流率最大;环境气体压强越低,烧蚀羽流中各组分的化学反应越剧烈,烧蚀羽流电离率越高。
  在理论分析LA-MPDT理想工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PTFE基掺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改性工质制备方案和方法,并采用压模烧结成型工艺,制备了多种组分和质量分数的改性工质,进而开展了改性工质激光烧蚀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PTFE中掺杂金属Al可显著提升改性工质的导热系数,而几乎不改变其相变温度;改性工质的烧蚀质量随工质中的Al含量和单脉冲激光能量近似线性增加,40%Al60%PTFE工质的单位能量烧蚀质量达到2.6×10-4g/J;随Al含量增加,改性工质的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激光烧蚀反应更加剧烈,烧蚀的工质材料更多地转化为烧蚀羽流喷出,在烧蚀坑周围的凝结物减少,但黑色的碳沉积增加;随Al含量增加,改性工质烧蚀羽流中的电离率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随着激光能量增加,烧蚀羽流的运动速度、电离率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加。
  为获得LA-MPDT的推进性能,建立了基于倒立悬臂梁结构的冲量测量系统,以及基于脉冲安培力的电磁标定装置;开展了LA-MPDT推进性能影响参数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由推力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变化,获得了推力器内等离子体电弧由产生到增强再到熄灭的变化过程;相同激光参数条件下(1000W,1ms),随放电能量增加,推力器推进性能显著提升,放电能量为78J时,推力器实现比冲4800s,推进效率9.1%;相同放电能量条件下(50J),随激光能量增加,推力器比冲逐渐降低,推进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激光能量为2J时达到最大推进效率18.5%;工质质量损失主要由激光烧蚀作用造成,而推力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的电磁加速作用。
其他文献
在地震的作用下,液化侧向扩展场地极易产生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从而造成建造在这种地基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近年来全球各国地震频发,由地震引起的液化侧向扩展地基的液化和变形问题日益影响着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岩土工程领域学者的重视。在国内外,许多岩土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液化侧向扩展场地的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包括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刘汉龙教授针对地基抗液化问题提出了排水刚
实际工程中岩体能量的积聚与耗散可以从本质上揭示其变形失稳的全过程。从能量角度探寻节理形式对工程岩体损伤破坏规律的影响可以从根本上为解决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关于岩石能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完整岩石和类岩石材料峰前能量演化特征上,而对于节理岩体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的能量演化机制研究较少。故本文在基于岩石能量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字图像相关法和颗粒流数值模拟技术,对单
连续钢桁梁桥因其承载能力强、跨越能力大、空间布置灵活的优点在公铁两用桥梁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公铁两用钢桁梁桥荷载等级高,铁路行车线形要求严格的特点,钢桁梁悬臂施工控制和跨中精确合龙一直是连续钢桁梁桥施工中的重难点。本文以某大跨度公铁两用连续钢桁梁桥(主跨175m)为工程背景,以该桥的悬臂施工过程控制和跨中合龙方法为研究课题,针对该桥施工过程中的调梁合龙方法、施工过程仿真分析、钢桁梁线形控制等问
硫酸盐废水具有来源广、种类多、成分复杂和危害较大等特点,厌氧硫酸盐还原是一种可有效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的生物技术,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其仍存在系统酸化、稳定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据此,本文以提升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为目的,研究了填料(椰壳活性炭和D201大孔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添加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确定填料的种类和最佳投加量;然后在传统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增加光照,并设置非光
能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更是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基石。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关键一环,担负着电力供给与调峰调频的重任。长期以来,水电站采用的传统检修方式存在维修不足与维修过剩的弊端。状态检修技术克服了传统检修方式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水电站发生事故的可能,并且提高了电站的经济效益。  本文致力于水轮机调速器监测与诊断系统研发,重点研究了系统数据库与客户端。首先,确立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详细划分了系
学位
近年来南方季节性干旱严重威胁并影响着当地农业生产,四川蒲江地区作为中国猕猴桃种植的重要基地,季节性干旱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着当地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生活。本研究针对现阶段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等问题,以“翠玉”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棚实验,研究三种不同微灌方式(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和四种水分亏缺(85%、70%、55%、40%)条件下猕猴桃的土壤重量含水率、生长特性、生理特性(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关
学位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基础原料,在石油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乙烯和丙烯主要来自于各种碳氢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蒸汽热裂解和直接脱氢,由于反应温度高、能耗大、催化剂易结焦失活等原因,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受到很大限制。与乙烷和丙烷直接脱氢制乙烯和丙烯相比,乙烷和丙烷的CO2氧化脱氢制乙烯和丙烯在热力学上更为有利。采用CO2作为温和氧化剂参与反应,不仅可以提高烯烃的选择性,还可以减少
学位
如何在超声速气流中组织稳定高效的燃烧是研制超燃冲压发动机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难题之一。传统的凹腔火焰稳定器在宽飞行马赫数及高当量比条件下呈现出诸多弊端,为此,后缘突扩这一构型优化方案被提出并使用于凹腔火焰稳定器上。本文以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后缘突扩型凹腔火焰稳定器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明晰其流动模式与稳焰机理为研究目标,综合采用数值仿真、实验观测与理论建模的方法,对超声速气流中后缘突扩型凹腔的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探索和利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密封技术的水平制约着航天器运行的可靠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工作寿命,因此密封结构是航天器技术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航天器中常见的接触式密封结构为研究目标,基于分形理论、接触理论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对航天器接触式密封结构的界面建模与泄漏机理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点:  (1)基于分形理论的密封表面形貌表征研究。根据分形
学位
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作为新时代国防重要兵器之一,其控制系统以高精度、高鲁棒性、高生存性、低成本引领了未来导弹系统发展方向。本文以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为对象,针对其飞行任务所面临的复杂内外扰动和不确定性,以及执行机构可能发生的部分失效和完全失效故障,根据其动态特性和相关约束,深入研究了基于扰动抑制和容错重构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建立了针对冲压型无翼超声速导弹控制问题的导弹对称串联结构模型。根据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