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话题,社会各领域都对合作进行了关注,而合作学习的出现,是教育界将合作这一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体现之一。合作学习在世界各国取得的成就,使我们更加确信这一教学策略有可能在教书育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合作学习传入我国,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地区以及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都尝试运用这一教学策略,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有着实施合作学习的优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具体到语文学科,作为母语学科,它实施合作学习有其语言上的便利条件;作为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实施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各个学段的语文教育都进行着语文合作学习实践,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积极探索语文合作学习之路。然而,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直都是偏重于以知识为重心的教学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老师和学生对合作学习己经司空见惯。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实际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成绩与问题是并存的,甚至出现了形式化,泛化的形象。其中,教学设计、小组分工、学生心向、学习过程、总结反馈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常常在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伪合作”现象,出现“伪合作”现象的原因在哪里?有哪些原因是出在教师身上,哪些是来自于学生本身,哪些原因是自第三方身上的?在备课中,教师要在哪些地方要注意处理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引导小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训练中应该怎样学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要注重什么样的细节,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文釆用文献综合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生心向、学习过程和总结反馈五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出现的“伪合作”现象进行实证调查和观察研究,在全面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生心向、学习过程和总结反馈五个方面来分析合作学习中“伪合作”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结合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生心向、学习过程和总结反馈五个方面,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出现的“伪合作”现象提出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有效教学策略,为切实提髙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