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由于可有效地降低层高和建筑总高,减小地震作用产生的结构内力,节省结构造价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目前对于这种结构形式的抗震研究工作还不完善。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对两榀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研究分析该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讨论了配箍特征值、名义剪跨比、轴压比、塑性铰出现顺序、预应力度等因素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的影响,回归了考虑影响因素的位移延性系数计算公式;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阐述了抗震设计对扁梁、柱截面尺寸的要求与限制;对满足延性和耗能要求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控制截面抗震配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梁端的受力分析,改进了以往扁梁梁端扭矩设计值计算公式。 通过两榀不同预应力度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研究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位移延性、耗能能力、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该结构形式若设计得当,是可以形成梁铰耗能机构及整体破坏机制的,且该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可以在中等地震区推广使用。此外由于施加了预应力,使得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恢复力特性。本文还根据试验结果和相关参考文献提出了考虑不同预应力度的预应力扁梁截面弯矩—曲率恢复力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