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融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家地区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金融产业的支持,国家以及区域的经济在实现跨越式的增长以及“弯道超车”,同样需要金融业的支持。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呈现出金融集聚的现象,金融资源不断地由低效率低收益配置的地区或国家向着高收益高效率配置地区或国家集聚,集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然而,金融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极不平衡,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金融资源较为匮乏,而东部却聚集了大量的金融资源,金融集聚现象明显。数字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地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区域间金融资源的差距。我国各个区域经济金融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意识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全国目前有三十多个城市提出打造属于自己的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中心的形成通过哪些方式对本区域以及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以及有多大的溢出效应,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因此,研究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参考借鉴产业集聚理论、金融地理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等,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相关理论以及影响机制进行梳理。其次依照关联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比性等原则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构建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金融集聚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关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我国金融集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东部发达地区金融集聚度水平最高,金融资源丰富,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匮乏,但是金融集聚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金融集聚在东部地区呈现出一定的扩散溢出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对金融资源具有较强吸附能力,金融集聚水平不断提高;东北地区一部分金融资源向外流出。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金融集聚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莫兰指数存在小幅度下降,一方面说明金融资源在我国流动性加强,集聚度较低的区域对金融资源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数字金融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限制,即使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也能实现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第三,金融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本地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效应,同时也对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间接效应。金融集聚可以通过影响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有以下几点:第一,夯实经济基础,扩大金融规模。我国各个省份在发展自身金融产业的同时,也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区域内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要抓住国家发展战略,为本地经济金融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吸引更多金融资源。第二,协调金融发展,建立不同层次的区域金融中心。在金融集聚水平高的地区可以发挥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适当引导部分金融资源从高集聚水平区向低水平区域转移。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国际金融中心,同样需要区域金融中心。从国家层面,统筹兼顾,建立多层次的相联系的区域金融中心,更好的发挥金融集聚作用和扩散作用,避免金融资源浪费。第三,深化金融市场改革,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金融资源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