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1993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质量的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鉴定,将耕地后备资源按评价体系对其开发为耕地的适宜程度划分为若干级别,以揭示其作为耕地开发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释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相关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由自然适宜性、产能适宜性两大模块来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体系,并实现了农用地分等成果与该领域评价的有机融合。  以曹妃甸区为研究区,对曹妃甸区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分区,结果如下:一级适宜区面积是849.62公顷,约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17.15%,主要分布在第三农场、第四农场、第五农场、第七农场;二级适宜区面积是1108.77公顷,约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22.38%,主要分布在第一农场、第十一农场、八里滩养殖场;三级适宜区面积是1341.28公顷,约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27.07%,主要分布在第一农场、第三农场、第五农场;四级适宜区面积是1654.87公顷,约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33.40%,主要分布在第三农场、第四农场、第七农场、第十一农场。最后,本研究还确定了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时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它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核心之一。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基本农田的精
该工作研究了聚电解质在纳米聚苯乙烯(PS)胶体粒子表面的逐层纳米自组装,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酶的逐层自组装,得到了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纳米胶体粒子,为制备核-壳结构的生物
控制性交替灌溉技术是一种即可以节水高产,又不需要高造价的设备投入的一种新兴灌溉技术。但是,在东北地区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本研究首先采用蒸渗仪对沈阳地区潮
国内外对弧焊过程图像处理的研究往往针对干扰较少的TIG焊,对有大量飞溅和强烈弧光干扰的MAG焊的图像处理及跟踪控制的研究较少.该文主要以MAG焊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波变换
土地可持续性利用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围绕我国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中心问题,关键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穿于土地行业的管理与发展的全部实施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