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IBDV主要侵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引起鸡只长期的免疫抑制。该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目前国内外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弱毒苗和灭活苗免疫鸡群。近年来IBDV变异株与超强毒株的出现,导致免疫失败常有发生。由IBDV侵染家禽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长期影响着河南养鸡业的经济增长。而有关河南省内的IDB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直都是空白。因此,分离与鉴定IBDV河南流行株,从分子水平了解病毒毒力的变异情况,有助于追踪IBDV的遗传进化,帮助临床上止确地使用疫苗,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解IBD在河南省区流行情况,本研究从河南郑州、南阳、焦作等不同地区采集71份疑似病料,通过接种9-11日龄SPF鸡胚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盲传数带后,收集病变尿囊膜并经琼脂免疫扩散试验、SPF鸡回归试验等实验方式初步筛选并分离了6株IBDV病毒株。为了进一步对这6株IBDV病毒株分子特征研究,分别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扩增了这5株病毒株的VP2基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一株IDBV病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扩增分析,序列分析表明IBDV-HN-04株cu-1同源性达99%,病毒具有弱毒株特征氨基酸,与中国其他分离株同源性在94-99%之间,对比氨基酸序列得出HN-04共含有76(G)、271(T)、331(R)、408(C)、542(V)、555(G)、703(R)、900(G)和974(E)等9个特征氨基酸。通过对病毒的序列分析指出,目前在河南省流行的IBDV毒株同时存在经典株,变异株,超强株,以超强株为主,与日本毒株同源性较高,与欧洲株以及美洲株同源性较低,同时,病毒流行情况十分复杂,出现了不同毒力的毒株间的重组。这些结果为这些结果为河南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分子流行情况、鉴别诊断及防治提供技术依据,为了解和防治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