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等最有效的方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基本可以使其像正常人一样参与日常活动。甚至有人提到运动员是否可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运动生涯,但是并没有临床证据可以支持这一点,这有可能增加骨折及脱位的风险,并且影响远期效果[1]。全髋关节置换术也有一些并发症,不稳定的髋关节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灾难性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在1.1%-12.1%[2.3],而初次脱位后再发脱位的概率则高达39%[3]。但随着近些年来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假体设计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初次置换的术后脱位率显著下降,约为2%左右[4.5]。对于行翻修术的患者,术后的脱位风险则更高,特别是只进行髋臼侧翻修的患者脱位率更高[6],且随着翻修的次数增加脱位率也相应增加[7]。在Melvin JS等[8]人的研究中统计在1986-2000年间行THA手术的患者术后5年内翻修的患者中,关节不稳定和无菌性松动占到了70%。造成髋关节的不稳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通过对CNKI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以“THA、THR、dislocation、head size、approach、soft tissue、rehabilitation、prosthesis、acetabular、capsule、femur neck fracture、DDH等”检索词进行检索,总结影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合本科室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及治疗的要点。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造成髋关节不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患者本身的因素:高龄患者,肌肉力量差的患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脱位率较常人要高;2、假体相关因素:不同的界面有不同的影响,金对金的界面相对金属碎屑要多,易造成关节的不稳定,而陶对陶的界面磨碎率低,但也同时存在陶瓷碎裂的风险,假体的安放要尽量置于安全区内,大直径的股骨头脱位率相对要低;3、手术技巧:后外侧入路脱位率相对要高,但也并非绝对,结合大头或软组织的修复,可与其它入路脱位率无大差异,假体周围软组织的重建可显著降低术后的脱位率;4、术后的康复锻炼要因人而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过度屈曲、内旋、内收髋关节的动作。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升,假体设计及材料的进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及松动率都已经得到大大的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不稳定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其间是相互影响的,我们要尽量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从而使得手术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