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普及,它的影响以及因其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面对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一些问题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害怕和担忧。其实,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是一样的,既有消极的一些问题,又有许多积极的方面。网络社会中时刻发生着许多各种各样的亲社会行为----小到主动调和网上论坛的气氛、提供助人信息,大到打击网络犯罪、慈善捐助、拯救他人生命等。因此,我们应该多运用互联网对广大网民甚至全社会的影响力来发扬网络亲社会行为,完善网络环境,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以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因此,研究网络亲社会行为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是网络时代互联网的主力军,是网络使用的庞大的群体。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成熟的时期,大学生在学生期间获得的知识多少,道德水平的高低必定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人生选择和活动。当代的大学生是在网络改变着世界的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对网络的使用,在网络上的行为都是网络改变世界最明显的标志,更是预示着世界可能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上网者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对相关的文献和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理论界,可以用来解释亲社会行为的理论有以下几种:社会学习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文化规范视角和社会行为理论。这些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亲社会行为进行了解释,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角度。经过对相关的研究的考察,可以发现,网络社会学的理论正在起步发展中,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仍然是基于现有的理论视角。而且,对于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比较有限,因此,本文或许可以给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推进。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J大学的学生上网者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了许多一手的资料,从这些资料出发,描述了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情况,并对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本文还对影响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知道有哪些因素在制约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有哪些因素有助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有多种的表现形式。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表现出了行为主体的不确定性与特定性,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延时性、持续互动性以及非物质性。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还是普遍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这启发我们,应该有效利用网络环境的有利的条件,积极发扬和倡导助人互助的价值观。第二、一些原有的理论和影响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但是具体的影响力都有不同的变化:⑴与日常生活相比,助人者的生理因素以及文化制度因素都还是影响网络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助人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所接受的文化制度的程度上。年龄越大,越认可助人的道德价值观的人,越容易发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理论以及社会文化规范理论仍然可以解释网络亲社会行为。⑵与日常生活相比,求助者的因素也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具有影响,但是具体的表现有所变化。在网络社会中,求助者自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文本语言上,因此求助者的文本语言成为一种影响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求助者与助人者的相似性因素仍然存在,但是也是由文本语言来表现的。因此,较好的、诚恳的文本语言以及求助者与助人者的相似性都是促进网络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有利的条件。⑶网络情境与日常生活情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情境因素对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的变化是最大的。最主要的旁观者效应消失,拉塔涅和达利的责任扩散模式不在起作用,这使得网络情境更利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因此,旁观者效应的减弱有利地促进了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同时,时间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还是对网络亲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影响。第三、网络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突破传统人际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为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网络亲社会行为突破了中国传统助人理论中以良好关系为主的民间助人系统,同时也为发展家庭邻里和单位政府以外的助人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