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如何构建,是当前司法改革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此,学界在该问题的认知上存在着重大分歧,而分岐的背后则隐藏着对我国法院审判工作的现实状况的不同判断以及对我国法院改革的不同主张和期望。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权运行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诸如“行政化”这类的问题,但是,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最需要关注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学界一直在探讨的“行政化”,而是我国审判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运行秩序紊乱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理论构建框架即是通过确立法院审判权运行的基本秩序和基本规范,从而尝试解决当前我国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产生该问题的改革背景以及为什么在当前注重强调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的问题;接着分别阐述和分析了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的表现、引发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其中,我国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的表现主要为:一是参与审理案件的主体不确定;二是案件经过的层级具有偶然性;三是各主体参与审判过程以及影响裁判的方法和动机复杂;四是主体参与审判与裁判过程中产生的效力不确定;从而引发的后果有:为法外因素提供侵入空间、制约审判效率与公正的实现、致使法院内部的审判责任约束松懈;进而可以从审判权运行中的价值缺失、复杂的司法场域、审判管理权与审判权的冲突与审判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失效这四个方面来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是在现代司法模式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审判权运行实践情况,提出了审判权运行秩序构建的准则和审判权运行秩序的理论模式。阐述这两部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审判权运行秩序一般理论知识的阐述,从而可以在应然层面对我国审判权运行秩序的建构作出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现实中与该理论相违背之处,继而为解决这类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是在综合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主要从确立法官主体性的审判权机制、构建独立的审判管理机制、建立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行使的双向监督机制、完善审判协作分工机制这四个方面来尝试解决我国审判权运行秩序紊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