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课程评价改革越来越注重人文关怀,我国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及的评价理念也与此一致。就评价方式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与程序固定、形式规范、关注结果的正式评价相比,非正式评价方式更灵动,更关注师生交流、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注重对生命个体的人文关怀,故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亦是重视情感交流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但因方式的“非正式性”,其对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一直被教师及研究者们忽略,致使效用未能得到科学的发挥。因而,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诉求下,把握好非正式评价的实质和实施显得更为迫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论文以“高中语文教师课堂非正式评价行为”为研究对象,从现有研究中缺乏与语文学科、高中学生特点的联系这一缺口出发,以新课标相关要求为背景,对该评价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论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现状综述,阐明了其中尚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教师课堂非正式评价做了概述,涉及教师课堂非正式评价解读(内涵和特征)、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三大方面。第三章指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师非正式评价的特殊性,分别从新课标的要求、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生心理特征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一。第四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师非正式评价现状分析,在展示问卷统计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先后从现实中已取得的成绩、现实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初探进行了归纳分析。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八条高中语文课堂教师非正式评价原则,体现了笔者对改进非正式评价行为的总体思想。第六章则以前文的八条原则为纲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第四章现状中尚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