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测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及红外辐射温度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跌阳脉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分析太渊穴红外辐射与肺功能的相关关系。通过对中医传统切脉部位相应的腧穴作红外光谱检测,来分析穴位红外辐射中包含的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并探讨穴位与脏腑的相关关系。
方法:采用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探测37名哮喘患者和34名正常人以及51名肺功能障碍人和53名肺功能正常人的太渊穴1.5~16μm红外辐射光谱并采用ThermaCAM P30红外热像仪拍摄30名正常人太渊穴红外辐射温度。采用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探测29名溃疡性结肠炎和29名正常人1.5~16μm冲阳穴红外辐射谱。
结果:1.哮喘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哮喘患者左侧太渊穴与正常人左侧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17个波长点均表现为哮喘患者红外辐射强度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0.05);哮喘患者右侧太渊穴与正常人右侧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4个波长点哮喘患者红外辐射强度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有1个波长点处哮喘患者红外辐射强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哮喘患者左右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异性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左太渊穴与对照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右太渊穴有3个波长点其红外辐射强度明显低于非穴对照点(P<0.01~P<0.05)。正常人左太渊穴有1个波长点红外辐射明显低于非穴对照点(P<0.05)而右太渊穴有4个波长点红外辐射强度与非穴对照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
2.在太渊穴、大陵穴和非穴对照点共6个检测部位中,有4个检测部位在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第1秒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通气量(MVV)有相关关系(r=0.197~0.334,P<0.05~P<0.01),其中左太渊穴红外辐射与肺功能有相关关系的波长数明显多于其它检测点。
3.正常人左侧太渊穴平均红外辐射温度(31.45±1.91℃)高于右侧太渊穴平均红外辐射温度(31.20±1.59℃),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人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人右侧冲阳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12个波长点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的(P<0.01~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左侧冲阳穴与正常人左侧冲阳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有6个波长点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的(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左右冲阳穴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异性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寸口脉太渊穴和趺阳脉冲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特异性病理信息;左太渊穴红外辐射与肺通气功能有明显相关关系;正常人左右太渊穴红外辐射温度不相等,左侧太渊穴的红外辐射温度有比右侧高的趋势;人体左右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不平衡性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表现出多样性;穴位自发红外辐射检测对腧穴诊断、临床取穴及红外灸疗波段的选择有指导意义;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为中医诊断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是“脏象”理论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