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了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結束了戰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立制垂範,影響深遠。統一前後的一百多年間,不僅僅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大裂變和大融合的時期,也是語言文字由多元轉向統一的時期,是上古漢語由先秦到秦漢的過渡時期,它上承商周下啟漢魏,一直延續至今。“秦”在漢語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銜接先秦漢語與兩漢漢語的關鍵所在,但流傳至今的屬於秦的語料並不多,主要有《詩經·秦風》、《尚書·秦誓》、《呂氏春秋》、《諫逐客書》等,秦簡牘正好可以彌補這一歷史的缺失,讓我們有更充分的語料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本文從詞彙學角度入手,除了靜態的描寫,更注重動態的分析,結合輔助材料傳世文獻《呂氏春秋》、《說文解字》,側重於詞義的動態變化研究,再結合書寫形式的研究,對秦簡牘所出現的詞彙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期展現秦语言(包括战国晚期的秦國和統一後的秦代)的詞彙面貌,這既可看作是對這一歷史時期漢語詞彙的斷代研究,也可看作是從秦文化、秦方言切入的地域研究。本論文分为上編研究篇和下編語料篇兩大部分,上編研究篇又分為七個小部分,下編語料篇為《秦簡牘詞義總表》。上编研究篇分為七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介紹所要研究的秦簡牘語料的出土和著錄情況;回顧秦簡牘語料的研究現狀;說明選題的意義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秦簡牘詞彙的構成。從語素數量的角度入手,分為單純詞和合成詞,以詞義標準、語法範疇標準、語音標準、字形標準四方面判定單純詞中的單音節詞;以意義標準、結構標準、頻率標準判定合成詞中的複合詞。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下編語料篇里的《秦簡牘詞義總表》。第三部分秦簡牘詞義與《說文解字》詞義研究。首先對秦簡牘與《說文》詞義研究進行綜述,然後從連綿詞、疊音詞與詞彙常用義的角度對秦簡牘詞義和《說文》詞義進行研究。第四部分從秦簡牘看統一前後詞彙的變化研究。從避諱、方言、政治歷史角度研究統一前後詞彙變化的情況。第五部分秦簡牘字詞關係研究。從一字一詞、一字多詞、一詞多字等角度研究秦字詞對應關係,揭示秦實際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秦統一前後字詞關係的變化研究,這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詞義不斷豐富,字形產生了分化,是人們語言使用的需要,也是文字發展的內部規律。第六部分秦簡牘詞彙對《漢語大詞典》的補充。從詞條訂補、義項訂補、例證提前、例證訂補四個方面豐富和完善了《漢語大詞典》的內容。第七部分結語。總結了論文的研究成果,明確了日後努力的方向。戰國至秦時期,由於軍事和政治形勢的制約,秦文化和秦地語言對當時以及繼之興起的漢朝的文化、語言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我們的研究,期望能為揭示這一時期的漢語發展及相關文化現象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