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及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长期积累起来的金融风险开始通过市场机制公平显露出来,日益影响到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金融风险问题因此引起各界的重视。我国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间接融资,即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进行,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业风险,银行业的风险又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由于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处于枢纽和核心地位,因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和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下,国有银行的作用有限,既没有经营自主权,也没有经营责任,也就谈不上什么风险了。如果说国有银行当时有生死存亡风险的话,那么这种风险是来自政府的外部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经济日趋货币化和信用化,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国有银行在服务领域、经营业务、活动范围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发展,其作用日益显著。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加,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旧体制下长期积存的风险逐步显现出来,而且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不良贷款的问题困扰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既是危及国有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隐患,同时也是我国整个经济和金融活动中潜藏的巨大隐患;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还面临着众多新出现的风险,如负债业务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等,新旧体制下的银行风险交互作用,使银行的风险不断加大,且更加难以控制。国有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也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防范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探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根源,认为防范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首先要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其次,要进行制度创新,将国有商业银行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这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再次,国有商业银行要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最后,要构筑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本文分为八个部分具体论述,现分述如下: 第1章 导论 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银行风险的基本理论分析 银行风险的形成必然导源于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从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考察,银行风险主要导源于:社会分工及交易多元化:经济主体行为的禀性;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及银行经营的特殊性。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银行经营活动不是一个孤立经济现象,而是整个经济的综合反映。由于银行的服务对象是经济运行中的各个经济主体,它们的行为直接决定着银行风险的大小,所以,有必要从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研究银行风险,探讨银行与政府、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为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政府行为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体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