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石物理建模和构造解释与分析的新斯科舍省盆地AVO反演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也被称为AVO反演,这为勘探地球物理学家提供了从叠加地震数据中提取有关地球弹性参数信息的额外工具。当单独用于解释地震时,振幅与偏移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有适用。它需要其他地震数据共同反演。本研究利用AVO及其特性,如截距梯度、弹性阻抗、扩展弹性阻抗属性等。为此,使用位于Sable盆地附近的Penobscot地区的L-30和B-41井的三维叠前和叠后地震反射和电缆测井数据。研究区储层岩石为早白垩世Mississauga组,主要由夹页岩的砂岩组成。为了解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Penobscot的三维地震资料,弹性阻抗(EI)本身就是AVO的一个属性,在地表下的圈定中非常方便。综述了现有的EI公式的一般形式,以及AVO的演变过程。P、S波速度和密度对岩性敏感,有助于识别砂岩和泥岩。它也有助于储层特征和流体识别。本研究以新斯科舍省Penobscot地区三维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地震构造解释。用作目标区Sable次盆地Mississauga地层约3500米,含30%至50%的砂岩/粉砂岩,由厚砂层构成。此外,将地震属性分析和弹性阻抗地震反演技术成功应用于研究区,预测新的勘探前景、薄砂层探测、直接油气指标,以及更好的储层特征。自动化断层解释等增强工具使断层描述更具时效性和有效性。当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类似的先进工具,了解苏格兰盆地内Penobscot地区的地下断层网。使用先进的解释工具可以提高断层分析的结果和可信度。因此,预测油气的构造圈闭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地震资料反演弹性阻抗和扩展弹性阻抗对预测岩性和孔隙流体的有效性,特别是在页岩和气饱和砂的声阻抗近似相等的地区。重点是叠后声阻抗和弹性阻抗反演结果,并强调它们在主储层中的差异。然而,为了减小误差,本文还提出了利用AVO属性对不同K值弹性阻抗反演的综合地震储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了储层地质研究和钻井数据统计分析。1.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以了解地下油气结构;2.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以确认已识别结构中是否存在油气,并确认地震解释;3.采用叠后地震弹性阻抗反演评价Mississauga组油气潜力;4.为了进行为识别潜在的构造圈闭,对研究区断层通道的描绘。弹性阻抗反演常数k,即界面上第n层和n+1层的S波与P波之比,必须作相应的改变。利用不同的弹性阻抗方程,研究了K值对偏距AVO型(I-IV)特定振幅变化的重要性。当使用K计算时,AVO I型和II型在近、中、远偏移量上显示出良好的匹配。III型不会因K值的变化而改变。IV型在近、中偏移量上有很好的一致性。曲线随着k值的变化,表明它是使用弹性阻抗进行解释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有助于解决K值不变导致的解释中的严重错误。采用贝叶斯统计的最大后验(MAP)估计方法恢复孔隙,反演孔隙和贝叶斯反演的含水饱和度网格图表明,Fatti二项和Connolly EI与Zoeppritz二项和Connolly EI相匹配,但Fatti三项和剪切弹性阻抗不能恢复孔隙。分析表明,在弹性阻抗反演中进行流体饱和度建模,并利用这些测井资料对储层和非储层岩石进行圈定和分离。截距与梯度、LMR、交会图分析有助于描述油气异常,显示出与背景地质的明显偏差。同样,泊松反射率与截距的关系也很好,可以区分油气和非油气流体。研究和应用了K值的变化及其在反演结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常数K的选取有明显的变化,并进行了截距和梯度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从叠前地震和测井资料中,在五个产砂层段的截距上,特别是与梯度相比,交叉绘图的趋势是相同的。油气异常在这些交会图中与背景地质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截距与梯度交会图中,碳氢化合物落入II象限。截距/梯度分析表明,四级异常为油气异常。本论文有以下的研究创新点:1.利用弹性阻抗反演技术,可以进行地震储层特征分析,以探讨塞布尔亚盆地Missisuaga组的油气潜力。利用自动体积属性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半自动断层圈定,圈定了前人研究未发现的潜在构造圈闭;2.研究了常数K值对AVO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VO反演方法;3.针对非储层圈定储层,提出了弹性阻抗反演方法;4.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贝叶斯框架的弹性阻抗反演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步向深海发展,超压区域中的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增加,钻前异常压力预测逐渐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关键环节。准确的异常孔隙压力预测在油气资源的勘探、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油藏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孔隙压力预测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单一地球物理参数与孔隙压力(或有效应力)之间的经验关系之上,而异常孔隙压力不仅成因复杂,且受到区域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变量模型往往不能够充分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继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之后最具有潜力的接替清洁能源之一。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约为常规化石能源的2倍,而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也十分巨大,其远景资源量高达900×108~1200×108t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2倍,其中海域650×108~850×108t、陆域250×108~350×108t。它的开发利用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压力,保障
南襄盆地是中国东部典型的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含有丰富的油气和碱矿资源。本文以泌阳凹陷中央深凹带的一口页岩油井(C2井)的连续泥页岩钻井取心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宏观岩心-微观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观察,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XRD矿物学、有机质TOC含量和岩石热解分析,草莓状黄铁矿形态学、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泥页岩的钼(Mo)和原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第三段湖相
泌阳凹陷处于河南泌阳县和唐河县之间,面积为1000 km2,作为南襄盆地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断陷构造单元,属于叠加于东秦岭造山带之上的晚中生代-新生代“后造山期”断陷-拗陷型盆地,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央深凹带及北部斜坡带三个构造单元。论文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对泌阳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沉积体系、烃源岩及储层特征和分布以及油气成藏等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等研究
中亚造山带(CAOB)是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中不同构造单元增生拼贴的产物,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为研究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窗口,历来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蛇绿混杂岩作为造山带中标志性的岩石-构造单元,其内部记录了洋盆打开、俯冲-增生和最后闭合过程的诸多关键信息,是研究古构造格局和造山过程的重要地质载体。本文以西
晚二叠世末期见证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紧随其后的早三叠世更是经历极其缓慢的生物复苏,复杂后生动物生物礁的重建以及有机质养分的上涌更是直到中三叠世安尼期才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完成古生代海洋结构转向中生代海洋结构的巨大海洋生态系统转变。在这一极端气候条件下,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热点问题,华南板块上多条剖面的系统综合地层研究,主要包含以牙形石为主的生物地层研究,锆石定年研究
江南造山带是在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新元古代碰撞拼合过程中形成的,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桂北和梵净山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西段,区内出露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和沉积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对象。前人已对这些岩石进行了许多地质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但是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解释的不同使得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桂北和梵净山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相学、
隔水层与含水层相互作用是国际水文地质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粘土弱透水层与孔隙含水层的相互作用。在自然沉积、过量开采地下水等人为活动影响下粘土弱透水层会发生有效应力增加、孔隙结构变形和孔隙度减少、渗透性降低、溶解氧和贮水能力减少、以及侧向和垂向排水等的压实作用,这是粘土弱透水层区别于其他隔水层的重要特点。众多的研究显示,C-N-S-Fe-H2O是地下水系统水-岩相互作用的基本体系。Fe是地壳中最
自1970年以来,在全球增暖背景下,ENSO表现出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其中一个特征是:在El Ni?o衰亡后的连续两个北半球冬季,会发生两次La Ni?a,即在第一个冬季发生并形成一个成熟的La Ni?a(1stLa Ni?a),该事件先衰减,后再次发展,在第二个冬季又形成一次成熟的La Ni?a(2ndLa Ni?a)。目前,2ndLa Ni?a的成因及其气候影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基于多套数
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球生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大约有75%的陆生生物和95%海洋生物种类灭绝。因此作为当今国际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方向,深入地研究二叠纪末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生物大灭绝形成的机制以及影响早三叠世生物大复苏的主要原因,对理解当今整个地球生物系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牙形石因其快速的演化和广泛的分布,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重大转折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