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抒写黑人的悲惨地位及探讨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中如何生存及发展。她最新出版的小说《慈悲》把叙事目光不仅仅关注在黑人身上,同时也投射在蓄奴制下的所有人,不论种族和性别。深受黑人文化和历史的熏陶的莫里森非常注重将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运用到其作品中;同时,身处在以白人文化为中心的环境中,她也采用了欧美文学中的经典写作手法,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分析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中的黑人叙事传统和西方经典叙事技巧来彰显其独特的叙事技巧。 除了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分为三部分。 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托尼·莫里森的生平,《慈悲》及对这部小说的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外对其研究并不多,而在叙事角度方面仍有研究的空间和价值;最后对本篇论文进行了总体概述及其研究价值的论述。 第一部分对黑人文化叙事传统及热奈特的经典叙事学理论进行了阐述,为后文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方面,美国黑人一直保留着他们的文学及民俗传统,如富有音乐性及暗喻的语言及叙事结构,命名的传统,社区的重要性等等。而莫里森将黑人叙事技巧运用到《慈悲》中,使其具有独特的黑人文化气息。另一方面,西方经典文学,特别是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如叙事时间,聚焦及话语,也在《慈悲》中有所体现并使其展现出新的魅力。 第二部分详细解析了黑人文化遗产在《慈悲》中的体现,重点分析了爵士乐、象征、命名传统及社区的重要性四个方面。首先,爵士乐的悲伤曲调充斥着整部小说,其富有音乐性的叙事结构把许多零碎、孤立的情节交织在一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突出了蓄奴制对所有人的残害。接着,通过对水和鞋这两个意象的分析,展现了索罗命运的转变及弗罗伦斯内心的恐惧与希翼。然后,通过名字可以认识到黑人的文化和历史,许多人物的名字都有着特殊的含义。丽娜的名字暗含着她不堪回首的过去,索罗名字转变到康普利特暗示着她最终找回了自我,步入正常的生活轨迹。最后,尽管生活在蓄奴制的压迫下,生活在雅克布的农场人们彼此扶持、爱护,使这个种族混合的小社区充满了爱。 第三部分依据热奈特的叙事理论,分别从叙事时间,聚焦及话语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慈悲》中的西方叙事策略。首先,从时间顺序、距离和频率阐释了《慈悲》中非线性的、循环的、时间界限模糊混淆的叙事特点,使小说节奏有缓有急,叙述有详有略,从而突出了重点,更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其次,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外聚焦,内聚焦及其相互转换,使人物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并使读者看到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最后,从转述话语、间接转述话语及戏剧式转述话语三个角度分析了小说中多变的叙事话语,这种转变不仅扩展了小说的空间和时间,同时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慈悲》中的黑人文化传统和欧美主流叙事策略及两者的完美结合,展现了莫里森独特的叙事魅力。正是这种非凡的写法确立了其在美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