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并咪唑基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通道构建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b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发电装置,聚焦国家双碳目标的重大需要,提升其核心部件阴离子交换膜(AEM)的性能尤为重要。商业化聚苯并咪唑(PBI)不仅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与碱稳定性,而且其苯并咪唑结构单元中含有N-H活泼氢功能位点,可以通过碱功能化与接枝季铵化制备PBI基阴离子交换膜。但与聚芳醚、无氧主链等常用聚合物相比,PBI基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传导性能普遍较差,其原因和解决策略亟待深入研究。本文设计季铵交联电纺纤维网络构建碱功能化PBI膜的长程离子传递通道;发现常规接枝季铵化PBI中苯并咪唑阴离子对季铵阳离子的束缚严重降低了电导率,据此提出能消除离子束缚的分步接枝季铵化策略,提升季铵基团聚集能力促进离子传递;进而设计梳状分段两亲侧链和交错三醚三季铵侧链结构,构建梳状有序亲/疏水微相分离网络和氢键/微相分离协同整体离子传导网络,使聚苯并咪唑有望成为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的优选聚合物基质。PBI结构单元中含有的吡啶氮可以通过氢键传导OH-,使PBI膜能通过直接浸泡浓碱制备碱功能化PBI阴离子交换膜,但分子间强氢键作用也使PBI膜致密难以提升吸碱率、氢键键合碱易流失导致电导率衰减快。本文设计了季铵交联的电纺PBI纤维长程离子传递网络,PBI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提升吸碱率、低溶胀率而限制碱流失;纤维间的季铵功能基团交联结构使纤维易于致密化成膜,并通过强静电力传递OH-,减缓碱功能化PBI膜的碱流失;季铵交联电纺纳米纤维网络构建了长程离子传递通道,显著提高碱功能化PBI膜的电导率。与浇铸PBI膜相比,交联电纺PBI膜的吸碱率提升47.3%,90℃水中的电导率提升29.0%,在30℃水中浸泡96 h后的电导率保持率提升了58.5%。接枝季铵化PBI与聚芳醚和无氧主链等常用聚合物相比,其阴离子交换膜电导率普遍偏低数倍。本文发现常规PBI接枝路线会导致苯并咪唑阴离子(PBI-)与季铵阳离子(N+)形成的阴阳离子对束缚了离子传导,并据此离子制约机制提出分步接枝季铵化策略,先接枝无离子侧链去除苯并咪唑阴离子,打破PBI-N+阴阳离子对束缚,再接枝末端季铵基团侧链,显著提高季铵基团聚集成簇能力,拓宽微相分离的离子传递通道。与常规接枝路线相比,分步接枝季铵化PBI膜中离子簇尺寸从约1.0 nm提升到约9.4 nm,80℃电导率提升约6倍,达到82.4 m S cm-1,溶胀率为23.3%。本文提出的分步接枝策略为制备高电导率的接枝季铵化PBI阴离子交换膜提供了普适性策略,也为进一步的离子通道构建奠定了基础。基于分步接枝策略,针对现有亲水或疏水侧链结构难以解决阴离子交换膜普遍存在的传导-溶胀制衡问题,设计了多醚-长烷基梳状分段两亲性侧链,在季铵基团两侧分别设计多醚键亲水链段和长烷基疏水尾链,在PBI主链上形成梳状接枝,诱导膜内形成有序的微相分离和离子通道。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多醚键亲水链段之间醚键基团间距约为4.5?,而长烷基疏水尾链之间末端碳原子间距约为4.0?,两者分别聚集形成梳状有序的亲、疏水微相分离网络,提高离子通道的连通性,增强膜的抗溶胀性能。具有两个醚键的梳状分段两亲性侧链PBI膜表现出最优的传导-溶胀制衡性,离子簇尺寸约为11.0nm,PBI膜在80℃下电导率提升至91.2 m S cm-1,溶胀率仅约为8.1%。组装有2-ACPBI的氢氧燃料电池在80℃,气体背压0.1 MPa下功率密度达到631.5 m W cm-2,在0.6 V运行10 h后的功率保持率为60.8%,在文献报道的含醚键亲水侧链类及长烷基疏水尾链类阴离子交换膜中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了打通阴离子交换膜中聚合物憎水微相对离子传导的阻隔,本文充分利用PBI主链密集氢键网络的独特优势,设计了交错三醚三季铵侧链结构,构建了氢键与微相分离协同的整体传导网络。多个醚键与PBI主链结构单元中吡啶氮形成密集氢键位点,氢键网络传导OH-;同时侧链多季铵基团显著促进微相分离,强静电力传导OH-。整体传导网络显著提高了交错三醚三季铵侧链PBI膜的电导率,在80℃水中可达到131.8 m S cm-1;而整体氢键网络受湿度影响小,使膜在80℃,50%较低相对湿度下也可达到与商业化质子交换膜Nafion212相当的电导率;膜同时具有较好的碱稳定性,在60℃,2 M KOH溶液中浸泡672 h后仍能保持78.0%的初始电导率。较高的机械与抗溶胀性能,使浇铸法制备的厚度约10μm薄膜在氢氧燃料电池80℃操作时,仍可耐受0.15 MPa气体背压,并达到1162.3 m W cm-2的峰值功率密度,与文献中报道的多离子侧链类及PBI主链类阴离子交换膜相比,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本文提出的系列PBI基离子通道构建方法,使高稳定性商用聚苯并咪唑有望成为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的优选聚合物基质材料。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Riesz函数演算,谱映射定理,C0-半群,正交投影定理等算子理论工具和遍历理论研究了Banach空间上的一阶/二阶自治系统的渐近行为和稳定性问题,边界控制系统的线性二次型(LQ)最优控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回顾了数学在控制理论发展中的应用,包括H∞控制理论,套代数框架下的控制理论,LQ最优控制问题,Banach空间上的自治系统.第二章介绍了控制理论中的数学基础,包括算子理论,矩阵
学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光电设备逐渐呈现高通量、高集成化和高频化的特点,这对高效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挑战。多孔结构由于较大的散热比表面积和较强的毛细力,常被作为优异的热质输运结构应用于航空航天、光伏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针对单尺度的均匀多孔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光电设备高散热性能要求的现状,如何通过润湿性和表面结构的有效调控来实现复合多孔结构热质输运性能的提高,已经成为高功率下保证设备高效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烧结
学位
Otto循环模式低速二冲程双燃料机可以直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3阶段排放标准(IMO Tier III)有害排放物限值要求,目前占据了低速双燃料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气缸润滑油(以下简称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提升动力性和改善经济性,并威胁主机安全。为了解决该问题,必须理解气缸油自燃引发天然气早燃的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早燃抑制措施。目前关于低速双燃料机中多个因素对于早燃的影响规
学位
针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燃气轮机自主研发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目标,为探索天然气燃气轮机点火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天然气燃气轮机稀薄条件下可靠点火及稀燃极限拓展的问题,本研究结合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等离子体助燃和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优势,提出双模式放电(Dual-mode Discharge,DMD)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策略:以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为燃料,采用介质阻挡放电
学位
含油污泥是石油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之一,一般是由水油砂三相组成的一种十分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回收含油污泥中的原油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油水砂三相机械离心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油泥资源化处理工业化应用。含油污泥处理等油水砂三相分离过程中存在着料液性质复杂各相浓度大不相同等特点,传统式三相卧螺离心机在使用过程中,其油水分
学位
可再生电能电解水制“绿氢”,结合氢燃料电池发电,是实现化石能源替代的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然而,其中涉及的多个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使用大量的Pt基电催化剂加速反应,但贵金属Pt价格昂贵、资源有限,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研究高性能的Pt基电催化剂迫在眉睫。本论文通过将Pt基电催化剂与非贵金属电催化剂(Non-precious metal electrocatalyst,NPME)复合及调控P
学位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在同“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人内在“文化——心理结构”和中国文化特征的定性,更是对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集中概括和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精审总结。可以说,“乐感文化”是李泽厚多年对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的提出为我们解读先秦礼乐文化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先秦儒家的审美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本文在李泽厚所提的“乐
学位
以钛硅沸石TS-1为催化剂的丙烯-H2O2液相环氧化生产环氧丙烷(PO)技术是近年来实现工业化的一种环境友好PO生产新工艺(HPPO)。然而,目前HPPO工艺还存在着循环甲醇溶剂的微量杂质种类多,对TS-1环氧化催化剂性能影响大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过与该问题有关的研究工作。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系统性研究工作,并得到了有重要价值的结果:(1)借助于气-质联用(GC
学位
团簇是介于宏观固体与微观原子、分子间的物质结构新层次,具有依赖于尺寸的奇异物理化学特性,在物理学、材料科学、催化化学、大气和环境科学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团簇已经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界的热门领域。团簇科学的基本问题为确定团簇几何、电子结构随尺寸的演变规律,但由于实验上直接确定气相团簇结构较为困难,一般需要借助理论计算对比实验测得的电子性质来得到团簇基态结构。随着团簇科学的发展
学位
结构拓扑优化作为设计高强度、高比刚度、高性能结构的有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结构设计领域,是高端工业制造与工程设计创新发展的支柱,更是国防工业装备更新换代的关键支撑技术。结构拓扑优化领域在学术界也吸引了大批学者持续开展研究,并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拓扑优化算法。然而目前大多数拓扑优化方法获得的优化结果往往过多地依赖于结构的初始设计。为了避免不利初始设计对优化结果的影响,通常的办法是选择构型更为复杂或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