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c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饱和聚酯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UPR )是一种重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因其物理机械性能好,价格低廉,性价比高,被广泛运用在工业、农业、国防和建筑业等。但随着不饱和聚酯树脂行业的发展,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饱和聚酯树脂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缺点,如固化物脆性大、收缩率高等。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耐冲击性。通过添加聚氨酯弹性体与UP R共混能有效改善不饱和聚酯的脆性和降低固化收缩率,由于不饱和聚酯的高结晶性致使聚氨酯与之相容不佳,共混物组成中聚氨酯的混容量有限,所以二者通过简单共混虽能有效改善不饱和聚酯的韧性和降低固化收缩率,却使材料的其它机械性能大幅降低。本文对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在涂料和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通过研究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预聚物的结构、活性稀释剂、常温固化体系对涂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的工艺条件。以不饱和二元酸、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为原料,经逐步缩聚合成不同双键数目的羟端基不饱和聚酯树脂齐聚物;以羟端基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聚乙二醇为羟基组分与TDI逐步加聚合成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预聚物;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后合成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树脂;以苯乙烯为活性稀释剂、过氧化甲乙酮为引发剂、与颜填料复配制备无溶剂常温固化型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涂料。不饱和聚酯树脂齐聚物的工艺条件:起始反应温度150℃,分子链中的平均双键数3. 3个;不饱和聚酯聚氨酯预聚物的工艺条件:TDI用量11 %(质量分数),PEG-400含量15%;无溶剂常温固化型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涂料工艺条件:苯乙烯用量35%~40%,引发剂用量1.0%,促进剂用量0.2%。无溶剂常温固化型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涂料的机械性能:硬度6H、冲击强度50 cm、弯曲2mm、附着力1级。在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复合材料的研究中,通过使用红外光谱、SEM、DSC辅助分析,研究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对改性后树脂体系的拉伸、弯曲、冲击强度和固化收缩率的影响,确定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工艺条件:羟端基不饱和聚酯平均双键数3. 3个,-OH与-NCO的摩尔比1:1.50,PEG-400加入量15%(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提高57%、固化收缩率下降67 %、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2倍和3倍。然后以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基体与玻璃纤维制备复合材料,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冲击强度55.267/KJ/m 2是改性前的5倍,拉伸强度78MPa是改性前的3倍、弯曲强度84 MPa是改性前的4倍,固化收缩率小于1,下降了89%。最后通过对改性前后树脂体系及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的微观形态对比分析,发现改性后树脂的断面形态明显优于改性前树脂的断面形态,改性后树脂体系的断面形态裂纹细化;对复合材料拉伸破坏试样的微观形貌分析,发现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表面附着的树脂基体较多,表明不饱和聚酯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与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界面附着力。
其他文献
<正>在企业办公室工作中,资源占用过高、岗位协调性较差以及人员执行力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办公室工作成效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将精细化理念渗透到企业办公室工作中,对于推动
《水浒传》中有大量的称谓语,他们构成了该书的称谓系统,具有称谓系统的一些基本规律:称谓词按关系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无论是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按照指称对
<正>一、前言随着近十年来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企业的信息系统经过不断的迭代和完善,变得更加复杂,企业每天运营产生了远超财务记账凭证的大量数据,且得益于存储技术发展及存储
“动词中心论”已为众多语言学家所倡导,它主要体现在以动词为中心的句法语义属性上,本文以配价理论为指导,以单个具体动词“买”为研究对象,完全从实际语料出发,对动词“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Web服务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在Web服务技术众多研究中,Web服务的可信性已成为国际上致力于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部署在分布、开放
作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关联中运作与发展的文化机构,博物馆是—个复杂的、具有独立性与自身特质的社会文化组织,其存在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我国当前正处于深刻的社会
期刊
目的:平行观察四味芳香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同时比较不同“四性”特征的芳香开窍药在作用上的异同,以期初步阐明
<正>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疾病、也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尽管西方一些国家对此病己进行一百多年的研究,但至今仍未能提出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