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华苓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旅美台湾作家,其经历及创作在北美华文作家中富有独特性与典型性。本文试图以聂华苓小说、散文文本为基础,以文化心态为视角,借鉴社会历史批评、影响研究、身份认同等理论来诠释聂华苓创作复杂的精神内涵。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绪论、正文、结语。绪论部分主要对以往聂华苓创作研究的单篇论文及相关著作进行必要的回顾及评论。正文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结合聂华苓自传与创作文本重点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聂华苓心理结构形成之间的关系。在展开本章论述前,有一个理论前提,即“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场民族新的文化再造运动。其结果虽然没有完成民族文化的改造,却改变了整个民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结构。而聂华苓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或新式教育下成长。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了聂华苓现代的主体人格。现代主体人格的核心是个性自由;第二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唤起了聂华苓生命中的女性主体意识;第三节,“五四”新文学观对聂华苓“人”的文学观形成的影响。第二章探讨长时间的漂泊经历所形成的聂华苓的漂泊心态。聂华苓大半生都在飘泊状态,抗战时期的流亡、由大陆到台湾、由台湾到美国,这样的生存经历形成了其明显的漂泊心态。本章分三节,第一节叙述聂华苓现实人生的漂泊经历以及其文本中的漂泊叙事;第二节利用精神分析理论阐述聂华苓漂泊经历下的悲苦情结以及这种情结形成的原因;第三节进一步探讨漂泊经历下聂华苓不断强化的地域文化心态。第三章主要论述聂华苓由中华文化圈依据到西方文化圈后,其文化心态发生的变化。本章主要分为两节。第一节叙述聂华苓初到美国后面临的认同困惑。第二节论述随着聂华苓在美国生活工作稳定,特别是与安格尔结婚后,逐渐融入了美国社会。此时她面对母国与移居国的文化差异,心态逐渐有了变化,更加平和,甚至试图在普遍“善”的人性的基础上达到两国文化的交流。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本文认为正是聂华苓有着跨时代、跨地域、跨文化的人生处境,才造成她文化心态的复杂,进而影响到其文本层面的复杂,也造就了她作为海外华人作家独特的精神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