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批评领域内,文学批评方法层出不穷,从最传统的“历史——传记”类批评和“道德——哲学”类批评到晚近的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是几乎所有的批评方法都只是从一个侧面对作品进行剖析、阐释,因此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有其无法回避的局限性。顾祖钊先生在他的《文学原理新释》一书中,在把文本分为语言、形象、意蕴三个层次的前提下,针对文本的意蕴层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整体性的批评方法——即意蕴层次批评,对文本的意蕴展开全方位的解读。因为这种方法具有其他批评方法所没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所以用这种批评方法对文本的意蕴进行解读更具合理性。
《堂吉诃德》是一部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不朽名著,其中丰厚的蕴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自它诞生以来,人们便开始了对它的各种各样的解读,但是都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本文用意蕴层次批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探析,杂揉百家之长,避开各家之短,使《堂吉诃德》的意蕴在这种批评方法下获得较为全面的展示。
《堂吉诃德》是一部既可笑又可叹的著作,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油然而生一种悲壮之感,在笑声中体味深深的悲凉。本文把《堂吉诃德》的意蕴分为三个大层次,第一层是审美情韵层,主要分析了《堂吉诃德》荒诞的喜剧美和崇高的悲剧美;第二层是历史内容层,结合塞万提斯本人的经历和西班牙当时的历史,分五个层次进行阐析——塞万提斯本人的真实映射、西班牙社会的真实写照、摩尔人被驱逐的血泪史、西班牙海外殖民历史的曲折反映、反映了西班牙人文主义者与农民的社会关系等;第三层是哲理意味层,剖析了堂吉诃德的疯癫中显示的生命真实,从中看到知识分子“知其而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态度,也映射出的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信仰危机和他心中的宗教理想,表现了作为文艺复兴后期代表的塞万提斯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蕴涵着作者心中无法磨灭的宗教理想,寄托了塞万提斯心中的爱憎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