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中风是导致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缺血性脑中风是中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目前为止,针对脑中风还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高度特异的丝氨酸蛋白酶,因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而用于治疗脑中风,但tPA的治疗时间窗仅为3h。并且,tPA是迄今为止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唯一的血栓溶解剂。然而,tPA在发挥强大的溶栓作用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如神经毒性作用、加重脑水肿等。血性转化,即脑出血,是脑中风后临床上应用tPA治疗一个主要的并发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中风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血栓的形成和微循环障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vWF裂解酶ADAMTS13可减轻脑缺血所致的损伤。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rADAMTS13是否可以减轻脑中风后应用tPA所致的脑出血,从而增加tPA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我们采用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方法(MCAO)建立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45min。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和法舒地尔(Fasudil)作为本实验研究的工具药物。首先,我们通过往正常非缺血小鼠的侧脑室注射tPA、vWF、tPA和rADAMTS13、vWF和rADAMTS13,来检测其对BBB通透性的影响。然后,在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进一步明确rADAMTS13对tPA所致的BBB破坏和脑出血的作用。缺血24h后,我们采用westen blotting来检测各个处理组(vehicle, tPA, tPA+rADAMTS13, rADAMTS13)脑组织中与脑出血相关的分子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观察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和表达部位。结果:往正常非缺血小鼠颅内注射tPA或vWF可使BBB的通透性显著增加,而rADAMTS13则能阻断tPA引起的BBB的开放。缺血/再灌注后,静脉给予tPA可加重BBB的破坏程度,而rADAMTS13可减弱tPA的这一毒性作用。相对应的,应用rADAMTS13后,tPA所致的脑出血和神经功能缺失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rADAMTS13可抑制tPA介导的VEGF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并且VEGF的表达也可被RhoA抑制剂Wortmannin和Akt抑制剂Fasudil所抑制。此外,rADAMTS13可使tPA诱导的RhoA和pAkt的表达下调。结论:脑缺血后tPA溶栓治疗可破坏BBB的完整性,从而诱发脑出血;rADAMTS13通过抑制RhoA/Akt介导的VEGF通路保护BBB的完整性并减少tPA诱发的脑出血。本研究提示rh-ADAMTS13可成为治疗脑中风的新手段,来增加tPA溶栓疗法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