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群中,为导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对于A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临床上主要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近来在治疗脑缺血动物实验中,发现G-CSF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群中,为导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对人类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对于A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生长因子,临床上主要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近来在治疗脑缺血动物实验中,发现G-CSF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在老年痴呆中的作用,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G-CSF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以及抗凋亡方面的作用。
方法:(1)选用智能正常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4只,体重250g±20g。(2)随机分为A β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共3组,每组28只。(3)麻醉成功后,固定于脑立体定向仪上,头项部正中切口暴露前囟。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A β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双侧海马注射Aβ 1-42各5ul(10ug),假手术组双侧海马注射生理盐水5ul。(4)13天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5天,记录第五天的逃避潜伏期,Aβ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说明造模成功。(5)Aβ组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O.3ml/kg·d,连续7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0.3m1)/kg·d,连续7d。并于给药后第7、14、21、28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其逃避潜伏期和目的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6)每次测试后每组处死7只大鼠,灌注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7)采集图象,计数免疫阳性细胞数,数据用SPSSl1.5 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Morris水迷宫成绩测试,随着训练的进行,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记录第5天成绩,Aβ组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A β组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膜成功;A β组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在注射药物后第7,14,21,28天分别行Morris水迷宫测试,A β组于第14、21、28d,逃避潜伏期(与第7天比较)明显延长(P<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于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与Aβ组相比,于第14、21、28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2)目的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目的象限百分比) A β组大鼠于第21、28d,目的象限百分比(与第7天比较)明显延长(P<0.05);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于第14、21、28d目的象限百分比(与第7天比较)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与Aβ组相比,于第14、21、28d目的象限百分比明显延长(P<0.05)(3)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超微结构观察:HE染色显示,Aβ组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可见较多的神经细胞胞质浓染,核固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神经元数量较A β组增多,胞质浓染神经元少见。(4)caspase-3蛋白主要在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表达,阳性反应为黄色到棕褐色,定位于胞浆,亦可见于胞膜和胞核。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于各时间点均可见海马区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见图5~8),各时间点相比(与第七天)免疫细胞表达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A β1-42后,Aβ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各时间段大鼠海马区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治疗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第7、14天较A β组明显减少,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第21、28天与A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A β 1-42诱导Alzheimet病模型大鼠的认知障碍有改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学习记忆功能的衰退。(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海马CAl区caspase-3表达,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严重和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眼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要远大于其他国家。其发病率高达38%—90%,现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糖尿病因糖代谢障碍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异常,在眼部可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等以致视网膜脱离,甚至导致丧
目的:Ca2+是人体内最普遍使用的信号转导因子,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有类型细胞的各种功能均不同程度的被Ca2+调控。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是一种非常显著的环境诱变因子,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已经明确,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也有很多研究,其重要的抗氧化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在细胞水平上,关于维生素C对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干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否与其钙调控有关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首
目的: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Syk和nm23-H1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但文献中有关它们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多限于对单一指标的检测。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大肠癌组织中Syk和nm23-H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单独及联合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早期溶栓是急性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有效的治疗方法,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卒中。近年来,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adenosine triphosphate sensitive potassium ch
目的:放射治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日益广泛,许多肿瘤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通过放射治疗得到根治,但是局部复发仍然是肿瘤治疗的难题,究其原因,缺乏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评价机制是关键所在。目前对放疗疗效的评价仅仅基于传统的形态影像学资料(超声、X片、CT、MRI等),这些资料仅从体积上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无法及时有效的提供后续治疗的指导意见。而18F-FDG-PET通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和认知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肽(beta amyloid,Aβ)在AD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广泛接受,现有资料提示:在AD发病早期可溶性Aβ已明显升高,并伴有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下降、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rotein kinase A/cAMP responsive el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G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
目的:探讨抗CD3AK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AK细胞)对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D3AK细胞加营养支持治疗对67例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组)进行治疗,并随机选取50例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实体瘤组55例和淋巴瘤组12例,分离67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抗CD3Ab、IL-2等诱导自体CD3AK细胞,以采集患者外周血之日作为治疗的第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1iposomal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体外循环(cardioptllmonary bypass,CPB)期肾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例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Lipo-PGE1组,L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10例,L组于CPB开始至结束匀速(3ng/(kg.min)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肺癌预后与其是否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PET与X线、CT、MR等解剖学影像检查的差异在于其是功能学影像,能够无创性、定性、定量显示机体功能和代谢状况,因而具有一定的优势。18F-FDGPET及PET/CT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较广,常以SUVmax值≥2.5作为判断良、恶性病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