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文化资源丰富的眉山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新老城区不同性质的七条道路进行调研,在分析道路景观要素构成的基础上,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三苏文化在眉山道路景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量化部分选择封闭式问卷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由使用者自身特性、具体使用情况评价以对道路景观的感知、满意度等构成了问卷。该部分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苏祠路和湖滨路。质化部分则是实地观察和影像记录法,对所选择的7条道路来开展研究。本文主要有如下结论:(1)通过对眉山城市主干道路的调研,发现,三苏文化在眉山道路景观中的景观数量较多,表达意思较为明晰,能够清楚地传达文化信息;文化景观的位置大都位于人流量较大的道路或者高速路入口等地,文化传播性较强。但是。构筑物颜色大都较淡,形式多以雕塑为主,形式单一;表达手法较为保守,没有创意性;对于道路文化景观的保护还有待加强;缺少软质景观要素;以及三苏文化大都通过建筑和小品来体现,而在铺装上体现的较少,道路铺装基本以混凝土和花岗岩为主。道路铺装的色彩单调,图案纹样种类稀少,不能从质感、尺度、色彩,从图案、色彩等方面展示眉山的地域特色、人文景观和民族精神,形成有体系的独特城市道路铺装景观。(2)在对道路景观三苏文化表达的问卷调查中,54%的人表示湖滨路对三苏文化体现充分,82%的人对湖滨路的文化内涵表示比较满意,对湖滨路基础设施、铺装、建筑、小品的文化表达比较满意及以上的人群比例分别为57%、54%、28%、33%。总体来说满意度不算高。但76%的人认为湖滨路能体现眉山的特色。33%的人表示湖滨路对三苏文化体现充分,61%的人对湖滨路的文化内涵表示比较满意,对湖滨路基础设施、铺装、建筑、小品的文化表达比较满意及以上的人群比例分别为21%、8%、59%、32%,66%的人认为苏祠路能体现眉山的特色。总体来说相较于湖滨路,苏祠路的三苏文化的表达不够好。满意度不算高。(3)建立起了眉山三苏文化在道路景观中的表达效果的AHP评价模型,该模型共有三层十三个因子。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最终确立了指标权重。权重结果显示,在准则层的五个因子中,权重排序是展示效果>展示方式>美学价值>数量和种类>社会意义;而在因子层的权重排序中,吸引力>易读性>形式美>独特性>色彩美>尺度美>文化意义。(4)针对AHP评价体系对苏祠路和湖滨路分别打分,最终结果显示:苏祠路的最终得分为5.46,为“一般”。湖滨路得分为6.02,为“较好”。通过对苏祠路的评分可以看出,苏祠路的三苏文化景观数量、吸引力和易读性得分较高,而三苏文化景观的种类、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展示方式的创意性、色彩美以及独特性得分较低。(5)针对评价结果,对三苏文化在眉山道路景观中的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因地制宜原则、艺术与文化设计原则、景观美学的原则、景观整体性的原则、创新创造的原则四条原则以及提取典型的元素符号、抽象多样化的景观空间、融合现代的适宜性技术、隐喻传统的表达形式、构造丰富的景观色彩五条设计策略。旨在提升眉山文化景观的质量和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