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许多文献比较经伤椎(6钉)和跨伤椎(4钉)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还没有文献报道两种手术方式内固定取出后临床疗效的对比,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经伤椎(6钉)和跨伤椎(4钉)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内固定取出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1例,其中经伤椎内固定(A组)18例,跨伤椎内固定(B组)23例,所有患者均于内固定植入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内固定取出后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测量两组患者内固定植入前、植入后1周、取出时(内固定术后1年)、取出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椎体高度和Cobb角。伤椎理论高度为a;伤椎临近上位椎体高度为b;伤椎临近下位椎体高度为c;伤椎压缩率为d;伤椎实际高度为e;伤椎中部高度为伤椎上缘前后端点连线中点与伤椎下缘前后端点连线中点的连线;Cobb角为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水平线和伤椎下位椎体下终板水平线的交角;内固定植入前Cobb角为f;内固定植入后1周Cobb角为g;内固定取出时Cobb角为h;内固定取出后1年Cobb角为i;Cobb角改善率为j;Cobb角内固定取出时维持率为k;Cobb角内固定取出后1年维持率为m。a=(b+c)/2;d=(a-e)/a;j=(f-g)/f;k=(h-g)/h;m=(i-h)/i。观察患者内固定植入前、取出时、取出后1年的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植入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植入后1周及取出时,A组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改善率及维持率明显优于B组(P<0.001,P=0.043)。内固定取出后1年,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植入前,两组患者伤椎中部压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内固定植入后1周及取出时,A组伤椎中部压缩程度改善率及维持率明显优于B组(P=0.046,P=0.042)。内固定取出后1年,两组患者伤椎中部压缩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前、术后、取出时和取出后1年时伤椎后缘压缩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经伤椎在内固定取出时和内固定取出后1年Cobb角保持率优于跨伤椎(P=0.019、P<0.001)。而植入后1周,两组的Cobb角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显著降低,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前、内固定取出时、取出后1年时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内固定在内固定植入后1周改善及内固定取出时维持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方面明显优于跨伤椎内固定,但两种手术方式在内固定取出后1年效果并无显著差异。经伤椎内固定在内固定取出时、内固定取出后1年Cobb角保持率优于跨伤椎内固定。两组患者ODI评分和VAS评分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