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媒体不断崛起,受众市场逐渐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偏移,传统媒体随之开始媒介融合,也将危机传播带入了新媒体环境。在灾情报道上,传统媒体通常采用较为严肃严谨的报道话语,而新媒体环境正在悄然打破这类话语表达。新媒体环境因话语权释放,形成多元化的网络话语,其具有明显的娱乐化、去权威化、个性化的特性。媒介融合形势下,庞杂的网络信息体凝聚成洪流,冲刷、浸润着曾经高门槛、高准入、高要求的严肃媒体的媒介领地。台风“山竹”登陆期间,网民采用搞笑、幽默的话语表达方式使台风“山竹”成为第一个以气象灾害身份“出道的网红”,其话语表达具有网络话语的多种特性,可以称之为网络话语的具体缩影。既有传统媒体“正襟危坐”式的话语形态,又有UGC幽默搞笑型的话语表达,在语义上并没有因为其破坏性和灾难性消磨网络话语中的娱乐化倾向。基于此,本文以新浪微博为语料收集平台,在对台风“山竹”的话语表达做一定研究时,着力研究、延伸出此类话语表达和话语空间对建构气象灾害拟态环境的影响,即大众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受到何种话语表达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将使大众产生出怎样的“台风”灾害认知,受到影响的大众又会如何去“定义”台风,这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以话语分析为出发点,本文提出三个问题:1、新媒体环境中传统媒体对气象灾害的报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在这样的话语空间中,多方话语汇集将如何“定义”台风“山竹”;3、针对灾情信息娱乐化,网络搞笑段子的冲击如何影响大众对台风风险的防范和认知。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七万多条数据,从所得数据中筛选出热门微博,分类获取官方微博(传统媒体微博号)、微博大V、国外媒体及个人微博四类数据,对数据进行交叉统计与分析,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去检验数据,并结合91份受灾地区与其他地区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描述新媒体坏境中台风被如何呈现和定义,并回应研究问题。由此,得出结论为:从话语空间构成来看,台风议题下官方微博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占比65.3%;其次,微博大V占比33.9%;国外媒体及个体话语的占比微乎其微,分别是0.45%和0.25%。另外从微博的内容呈现来看,传统媒体报道气象灾害的话语发生了变化,部分文本的话语偏向从严肃过渡到幽默,呈现出“新闻娱乐化”趋势。四种类型的微博内容在相互融合,既有官微转发或采用搞笑文本,也有微博大V甚至个人微博做气象科普。从整体来看,所抓取的文本数据中,幽默、搞笑类微博的文本比例占总文本的21.6%。从四种不同的微博类型来看,幽默、搞笑类文本在微博大V和官方微博中占比最高,分别是25.2%,以及19.8%。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虽然大众对微博中搞笑类文本的接受度高,但超过54.95%的人认为搞笑类的文本不会降低大众对台风风险的认知,并且61.54%的人认为台风“山竹”仍旧可畏。可以看出重大新闻发生时,即使在新媒体场域传统媒体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语义表达上融合了新媒体语义亲民、幽默的特点,使台风“山竹”的报道更加多样化,也因此赢得了受众更好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