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温阳化浊法对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相关指标及胚胎解冻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的影响,探究温阳化浊法改善RIF患者ER及妊娠结局的安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温阳化浊法对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相关指标及胚胎解冻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的影响,探究温阳化浊法改善RIF患者ER及妊娠结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温阳化浊法在RIF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于FET前3个月至FET后14天温阳化浊法治疗,对照组不予中药干预,直接行FET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妊娠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子宫内膜下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流速(Systolic/diastolic,S/D)、血流动力指数(hemodynamic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及既往移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FET内膜准备方案及移植胚胎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试验组纳入30例患者,自然妊娠4例,自然妊娠率13.33%,其中早期流产1例,持续妊娠3例。对照组无自然妊娠者。试验组患者的持续妊娠率(42.31%vs 14.29%)和生化妊娠率(57.69%vs 28.5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期流产率(3.85%vs 10.71%)及临床妊娠率(46.15%vs 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ER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温阳化浊法可增加RIF患者的A型子宫内膜比例(53.85%vs35.71%),增加子宫内膜血流[2(1,3)vs 2(1,2)],降低子宫内膜PI值(1.99±0.67 vs2.72±0.89)和S/D值(4.95±1.40 vs 6.82±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9.71±2.28 vs 8.94±2.76)和RI值(0.82±0.07 vs 0.84±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治疗前后ER指标及中医证侯评分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A型子宫内膜比例(53.85%vs26.92%)和子宫内膜血流[2(1,3)vs1(1,2)]明显增加,子宫内膜PI值(1.99±0.67 vs2.64±0.84)、S/D值(4.95±1.40 vs 6.30±2.13)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9.73±2.50 vs 9.71±2.28)及RI值(0.83±0.08 vs 0.82±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总分(27.23±4.20vs16.65±3.38)较前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经期、月经后期、月经量色质、血块、痛经、经行泄泻、带下量多、性欲减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脘腹痞满、头身困重症状评分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夜尿频多、食少纳呆、畏寒肢冷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化浊法可提高RIF患者持续妊娠率和生化妊娠率,改善RIF妊娠结局;并且为RIF患者提供自然妊娠可能,使患者免于身心之苦及经济压力。2、温阳化浊法可改善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型RIF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增加子宫内膜血供,为胚胎提供良好的环境,进而提高其胚胎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清泻浊腹部推拿法结合传统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提供研究资料,以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相关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推拿,推拿手法取自于国家高等中医药教材第九版《推拿学》,治疗组在传统推拿的基础上加用分清泻浊腹部推拿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的方法,比较了“醒脑开窍”综合康复方案(醒脑开窍针法+言语康复训练)与仅用言语康复训练在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观察其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规律。为治疗本病提供最佳的临床解决方案。内容与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符合纳排标准的6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符合纳排条件的受试者被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干预为卒中基础治疗+言语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试验设计,探索针刺在脑卒中后不同时点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102名明确诊断的发病2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针刺介入时点是否在发病14天内,将其分为早期介入组(≤14天)和非早期介入组(>14天)。所有受试者均根据基础病情,进行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基础治疗,并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BI(Barthel指数)
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胃肠合募配穴针刺后对中风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CCS积分、PAC-QOL积分、大便性状评分变化的观察比较,从而探究其临床效果,希望能对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方法:本实验为随机对照临床疗效试验,纳入病人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住院病人,将筛选合格的62例中风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内科常
目的:明确“通关利窍”针刺法对前、后循环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不同闭塞责任血管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估提供依据,并为探讨“通关利窍”针刺法的作用特点补充证据。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区住院患者,共收集脑梗死后并发吞咽障碍受试者108例。依据脑梗死后的临床表现、颅脑CT/MRI/MRA所见梗死病灶位置,结合英国牛津郡卒
目的:本研究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观察补缓泻急针法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以期丰富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基础治疗(包括中风病药物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
目的:评价温针灸次髎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法的优效性,以期丰富痛经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病例全部来源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病人66例。随机分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选穴相同,为次髎、三阴交、地机、关元。治疗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次髎穴加用温针灸。两组均于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治疗,1/d,连续治疗5d,治疗3个月经周期。中医痛经症状总积分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刺法联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第十三病区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病人6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脑卒中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予经筋刺法针刺患侧面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针刺治疗起针10min后给予面部闪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观察健康受试者廉泉穴针刺干预前后脑部自发功能活动变化,分析针刺对皮质吞咽中枢网络的影响,探讨廉泉穴针刺功效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健康受试者20例,男女各10例,年龄23~33岁,均为右利手。研究通过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件号:TYLL2021[K]字005),所有受试者试验前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采用自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与评估《灵枢》恢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SPAS,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的疗效,并与常规针刺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对照研究,以期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探索一种新且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分为恢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两组均予内科对症治疗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恢刺组采用恢刺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