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场舞扰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对此大多从道德层面和城市管理进行归因和探讨治理。然而,这些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广场舞扰民的原因。基于经验观察和理论探讨,基于选择社会分层视角,认为广场舞扰民冲突本质上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与生活方式冲突,据此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第一,广场舞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广场舞简单易学,成本低,同时带有集体主义特征,呈现出典型的社会普通阶层文化娱乐方式。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和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广场舞与中产阶层等其他社会阶层的消费需求、文化生活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二,由于广场舞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所以从空间来看,广场舞扰民冲突多发生在城市,而非农村。原因在于城市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异质性强,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与生活方式在城区空间中更容易发生碰撞。其中,广场舞扰民冲突也多集中发生在成员异质性强的社区,极少出现在成员同质性强的社区(如高档社区、老旧社区和单位小区),原因也与社会阶层分化密切相关。 第三,从历史纵向角度来看,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均有广场舞的存在,但是在“去阶层化”的时期,广场舞为社会成员的集体生活方式,被普遍接受并起到凝聚社会成员的功能。然而,今天随着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显,不同阶层间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已经形成,广场舞仅是社会普通阶层群体的文化娱乐方式,这是其产生扰民冲突的根本原因。 上述研究发现表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在经历职业及客观地位的分化之后,已经开始在消费与文化生活维度方面进一步分化。这种从客观到主观,从物质到精神上的社会分化是当前和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面向。具体到广场舞扰民冲突的治理上,本研究的启示主要是,广场舞扰民冲突治理需要面对这种来自不同阶层群体间的文化冲突与利益冲突。由于广场舞扰民冲突双方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应本着尊重不同阶层群体生活的原则开展,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用以区隔文化冲突与利益冲突;同时注重开发、培育、生产具有可代替性文化娱乐方式以有效抑制可能产生冲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