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堉是朝鲜王朝后期的重臣,《朝京日录》是崇祯丙子年(1636)其作为冬至圣节千秋进贺使出使明朝期间所写的见闻录。这次出使是朝鲜王朝向明朝派遣的最后一任使臣,因此《朝京日录》也就成了朝鲜文人最后的访明见闻录。《朝京日录》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金堉以他者的眼光观察描述了中国的诸多社会现象,对研究明清交替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百姓生活、东北亚秩序等极具资料价值。《朝京日录》是日记体形式,金堉在此次出使期间所作的诗歌、祭文、上疏、书信以及状启等内容都收录在《朝天录》中,《朝京日录》与《朝天录》在内容上有互补性和参照性,因此笔者在研究《朝京日录》的基础上将《朝天录》作为本文的一个辅助性资料。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学界目前对本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对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的阐述来进一步论述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并说明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主要介绍作者金堉的生平事迹、文学创作情况,《朝京日录》的成书背景以及版本概况。作者生平围绕金堉的政治生涯来展开;成书背景本文将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版本方面对收录有《朝京日录》文本的《潜谷遗稿》和《朝京日录》的几种影印本的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第三章从《朝京日录》的主要内容出发,从金堉出使的基本情况、出使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金堉等人在使行途中和在北京玉河馆期间的主要活动这三方面来论述。主要通过对金堉笔下明朝军事吏治的腐败和各级官员的贪污来反映昔日浃泱大国的日渐垂败,以此透视作为藩属国大臣对明朝上国没落而显现出的心态与思想倾向。其次,通过对民俗风物、百姓生活、交往礼节等内容的论述来研究金堉眼中的中国社会;最后从金堉等人与明朝官员的友好交往以及他围绕"朝明两益论"所展开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来探讨当时明朝与朝鲜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第四章对《朝京日录》的价值进行考察。主要从民俗文化价值、历史史料价值以及地理文献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从而引起学术界对最后一部访明录--《朝京日录》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最后是结语,全方位地概括《朝京日录》的内容,对全文进行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