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术后不同消毒剂预防针道感染效果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不同消毒剂(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茂康碘、75%酒精、生理盐水)分别对四组安置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新西兰大白兔的针道进行护理,通过观察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理化指标(体重、肛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针道细菌培养结果、针道感染情况以及针道周围组织形态学改变,进而分析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后不同消毒剂在预防针道感染中的效果,为临床针道护理选择消毒剂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32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饲养一段时间后安置Ilizarov3/4环形外固定架,并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B组采用茂康碘(茂康复合碘皮肤消毒液),C组采用75%的酒精,D组采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每一天对新西兰大白兔的针道进行护理,每日2次。术后每个针道周围不覆盖任何敷料,护理过程中保证一根棉签消毒一个针道,保持针道清洁干燥。术后每天肉眼观察并记录针道周围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对有分泌物的针道及时做细菌培养;分别在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对每个针道做细菌培养;分别在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的上午7时测量每组新西兰大白兔的肛温、体重,留取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于术后6周从各组随机取一只动物处死,然后取未发生感染的针道周围组织,标本以针道为中心,大小约为1.5cm×2.0cm,每组取3个标本,进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标本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肉眼观察四组新西兰大白兔针道红、肿及分泌物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四组新西兰大白兔针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培养阳性率增高,阳性针孔数增多。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组出现阳性培养的时间晚、阳性孔数相对少。3.四组新西兰大白兔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45,P=0.145);不同时间点肛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25,P<0.001),表明不同时间点新西兰大白兔肛温不同;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488,P=0.830),说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肛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无差别。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肛温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后4周肛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术前肛温水平。4.四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7,P=0.856);不同时间点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513,P<0.001),表明不同时间点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不同;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086,P=0.380),说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无差别。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体重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术后4周体重开始增长但仍低于术前水平。5.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07,P<0.001),表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C-反应蛋白值不同;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3,P<0.001),表明不同时间点新西兰大白兔C-反应蛋白值不同;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821,P=0.062),说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C-反应蛋白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无差别。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1);与B组比较,C组、D组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067);与C组比较,D组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1)。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组新西兰大白兔的C-反应蛋白值低于其它三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01、P<0.001);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4周、术后6周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与术后4周比较,术后6周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C-反应蛋白值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升高。6.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白细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7,P=0.015),表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白细胞值不同;不同时间点白细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88,P<0.001),表明不同时间点新西兰大白兔白细胞值不同;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935,P=0.078),说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白细胞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无差别。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的白细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5、P=0.005);与B组比较,C组、D组的白细胞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3、P=0.421);与C组比较,D组的白细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组新西兰大白兔的白细胞值均低于其它三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白细胞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白细胞值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升高。7.四组新西兰大白兔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表明四组新西兰大白兔的感染率并不相同,其中A组感染率为12.5%,B组、C组、D组感染率均为7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B组、C组、D组的感染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组感染率低于其它三组。四组感染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9.080,P=0.554),即四组新西兰大白兔感染程度无差别。19例发生感染的新西兰大白兔中,感染病例最早出现在生理盐水组(术后1周出现),茂康碘组、酒精组次之,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组出现最晚(术后6周出现)。8.术后6周在光镜下观察四组动物针道周围组织变化,病理学检查见:四组针道周围组织中均可见少量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未见坏死组织。高倍镜下(400倍光镜)四组病理切片炎细胞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14,P<0.001),表明四组高倍镜下炎细胞数并不相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高倍镜下炎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C组、D组高倍镜下炎细胞数目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组高倍镜下针道周围组织炎细胞数少于其它三组。结论:1.新西兰大白兔安置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期间,应用四种消毒剂护理针道,各组均有针道感染发生,以轻度感染为主。2.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剂预防针道感染效果优于茂康碘、75%酒精、生理盐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O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给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骨疏康颗粒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2组临床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教育力度也逐渐加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培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国内外的大学和各种教育机构都陆续开设了远程教育,通过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教育和培训。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可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的规模也随之得以不断增大,水工建构物得以不断增高,并且结构形式也日趋复杂化。而与以往大量施工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以瘙痒为唯一主症,笔者采用揿针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1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疗效较好.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体现了行政诉讼的根本价值,对行政诉讼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从以行政诉讼活动的内在特质为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作为研究视角,应当重新认识和构建行
当前关于网络学习的质量评价标准大多关注课程本身,忽视环境和学习者的交互作用,缺乏适应性和弹性。从生态学的视角看,环境的给养与学习者的契合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正>子宫圆韧带囊肿又称Nuck管囊肿、腹膜鞘状突囊肿[1],是一种少见的韧带囊肿,常误诊为腹股沟斜疝、股疝、脂肪瘤和淋巴瘤等。子宫圆韧带囊肿为良性病变,但若长期不给予治疗
骨髓干细胞是一组混合细胞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新近有研究 认为骨髓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在体外、体内分化成为神经细胞。然而,部分研究 得出了不一致
以老年雌性Wister大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正常饮水中添加不同鹿胎制剂对老年雌性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鹿胎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老年雌性大鼠血清中总蛋白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