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家”的感知与实践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转向”和“情感转向”的推动下,家的地理学研究成为社会文化地理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在全球化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家的流动性亦日益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关于家的研究多数基于国际迁移背景下的定性案例研究,鲜有基于中国人口流动背景的系统分析。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背景下,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空间错位和地方差异对流动人口关于“家”的感知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地方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的感知和重构成为个体与地方相互作用而建立起家的情感联结,此为流动人口市民化提供人本化的思维。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家”的相关研究,立足中国社会情境和本土实践,以福州市为研究案例地,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情感、认知和行为三个视角出发,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家”的感知特征和群体差异,探讨流动人口家认知的建构机制和做家的日常生活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感知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情感态度,表现出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家”的感知存在群体差异,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签订合同期限、住房类型、交往对象、流动时间距离、流动时间、本地停留时间、流动目的和家庭流动模式等人口学、社会经济学特征与流动特征对家的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家”的感知对于提高定居意愿具有促进作用;(2)流动人口对“家”的表征与认知的建构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根深蒂固的“根源情结”、高流动性形成的多地生活、新旧社会关系网络、房子与居住环境的物质功能、社区与城市的体验与感知、户籍制度及衍生的相关制度等因素在家的认知建构中起重要作用。流动人口认知中的“家”是物理空间与情感空间的集合;(3)流动人口拥有重构“家”空间的能动性与策略。在做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通过为物质空间融入情感元素、在家庭关系中彰显成员价值、积极维系和拓展社会关系、怀旧和想象等方式在流入地建构了物质和情感意义上的“家”。
其他文献
随着办公环境的不断升级,本身有限的办公空间中需要承载更多的产品类别,所以对于桌上产品的功能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地不断蔓延,传统的酒精消毒方
2014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IFRS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2015年12月,我国财政部着手修订收入准则,同时向各单位征求意见。2017年5月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最早实施时间为2018年1月1日。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撑性行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超常的盈利能力。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收入,规范房地产企业在收入确认、计量和报告中的会计处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对2008年5月~2010年玎月八住我科的28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4人,对照组14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辛伐他汀、辛伐他汀酸和利伐沙班的浓度。方法用乙酸乙酯对血浆样品进行二次提取处理后进样测定,分别以洛伐他汀和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