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式绕组磁悬浮永磁同步平面电机建模及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也是所有微纳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艺。光刻机是芯片光刻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其中工件台又是光刻机的重要运动部件,工件台要实现长行程、高加速度、高定位精度的平面运动。磁悬浮永磁同步平面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Planar Motor,PMSPM)不仅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同时其磁浮的支撑方式相比气浮支撑能够直接工作在真空的环境中,更符合当前比较热门的极紫外光刻工艺的需求。采用磁悬浮PMSPM驱动的工件台,相比采用直线电机叠加的驱动结构,驱动部件具有更高的集成度。采用磁悬浮PMSPM直接驱动的工件台降低了运动部件的质心高度,可以获得更高的加速度,但是也使得系统的耦合关系更为复杂,因此传统的电机控制方法在应对六自由度运动的磁悬浮PMSPM控制中也显露出了明显不足。本文针对十六相同心式绕组结构磁悬浮PMSPM的电磁建模、解耦算法、闭环控制策略、运动控制技术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实时控制要求的磁悬浮PMSPM精确电磁模型。磁悬浮PMSPM的电磁建模是实现六自由度运动控制的基础,为了使电磁模型满足实时运动控制的需求,要求该模型在能够快速运算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本文定义了磁悬浮PMSPM运动控制的坐标系统,建立定子坐标系下Halbach永磁阵列磁场的解析模型,通过坐标变换得到动子坐标系下的磁场解析模型。采用洛伦兹力积分公式求解电磁力和转矩,由于线圈存在弯角部分,为了便于积分通常需要对线圈进行简化,但是会产生一定的模型误差。为了消除这种因模型简化带来的建模误差,将线圈分解成直线部分和弯角部分,通过积分直接得到直线部分电磁模型,同时对弯角部分进行了精确求解,进而建立一个磁悬浮PMSPM精确的电磁模型,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
  分析磁悬浮PMSPM耦合特性、研究解耦方法。磁悬浮PMSPM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系统,要实现其稳定的悬浮控制,就需要对六个自由度上的电磁力和转矩进行解耦。本文对传统dq变换方法在多自由度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得出dq变换虽然可以实现对电磁力的控制,但对电磁力控制的同时会在其它自由度上产生附加转矩。针对传统dq变换方法在多自由度运动控制中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广义逆矩阵的直接解耦方法,这样可以直接解除六自由度上的电磁力和转矩与十六相绕组电流之间的耦合。通过电磁力和转矩解耦控制实验,得出该方法能够高效地解除电磁力和转矩与电流间的耦合,同时也得出该方法的解耦性能主要依赖于电磁模型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电机的加工制造偏差会降低系统的解耦性能,因此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磁悬浮PMSPM系统的解耦进行动态补偿。通过在单一自由度上施加位置阶跃信号,验证该自由度的运动对其它自由度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采用静态解耦加动态补偿的系统比仅采用静态解耦系统具有更好的解耦性能。
  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磁悬浮PMSPM六自由度闭环控制策略。磁悬浮PMSPM解耦后,可以将每个自由度的运动控制视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磁悬浮PMSPM的电磁力和转矩随着气隙高度增加近似指数规律衰减,且磁悬浮PMSPM在正常工作中要产生悬浮力抵消动子产生的重力,针对上述特点建立重力补偿模型。对磁悬浮PMSPM系统的控制律进行分析,得出磁悬浮系统具有零阻尼的特性,该结论为控制器设计提供重要依据。由于动线圈式磁悬浮PMSPM动子需要外接线缆及冷却水管等附件,因此动子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附加的力扰动,为了减小附加力扰动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在综合考虑现有控制平台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变论域模糊方法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通过与多种算法进行对比,得出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鲁棒性。
  搭建磁悬浮PMSPM控制平台、分析运动特性。本文以NI PXI-8110控制器为核心搭建运动控制平台。设计和制定磁悬浮PMSPM六自由度位置测量方案,对采样数据进行必要的滤波处理,实现磁悬浮PMSPM动子位置的实时解算。通过辅助和限位机构实现磁悬浮PMSPM的单自由度运动控制,在单自由度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磁悬浮PMSPM的六自由度运动控制。通过前馈-反馈控制结构有效的提高系统动态性能,减小位置跟随误差。为了能够设计高性能的前馈通路,对磁悬浮PMSPM前馈系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前馈系数曲线变化平滑、连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重置的最小二乘法磁悬浮PMSPM加速度前馈系数动态补偿的方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无前馈、固定前馈系数及本文提出的前馈控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位置跟随性能。
  综上所述,本文对磁悬浮PMSPM运动控制及其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对磁悬浮PMSPM在光刻机及高精度平面运动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备高光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低激子结合能以及平衡的双极性载流子传输等特性,满足了作为高效光电转换器件光吸收材料的诸多要求。基于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太阳电池凭借其高效率,易溶液法制备等优势成为了光电转换领域的前沿课题和研究热点,钙钛矿太阳电池发展迅速,在短短十年间其光电转换效率就已经达到了25.2%。尽管取得了众多突破,但是光吸层以及界面处缺陷的存在一
学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以有机-无机杂化卤化钙钛矿材料(以下简称钙钛矿材料)作为光吸收层的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与低成本的特点,因而使其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应用潜力,被认为是一类潜在的能够替代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由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伏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目前已发表文章中报道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24.02%,可与硅基太阳能电池比拟。然而由
学位
能源危机促使人们重视对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收集、存储这类能源的一类重要储能技术。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是两种代表性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对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性质、电解液的选择、电极的制备过程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器件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制备得到了导电聚合物凝胶材料:PEDOT:PSS水凝胶和PEDOT:PSS气凝胶,研究了PEDO
学位
当前能源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供应清洁化。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ES),由于能源供应效率更高,系统运行方式更灵活,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综合能源系统实现了电、气、热等多种能源间的深度耦合,通过多种能源间的协同运行,提高其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因此,具有多能互补优势的综合能源系统必将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流方式之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内元件越来越复杂,电力系统暂态稳定仿真变得越来越耗时,严重影响了电网规划与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重点研究了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的快速算法,通过改进稀疏技术提高了串行暂态稳定仿真的速度,通过改进块对角加边(BBDF)算法提高了并行暂态稳定仿真的速度,并在此基础上与国电南自合作研发了一套实时决策紧急控制系统。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提出了较小出线度最小前趋有源节点编号算
学位
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非接触式供电方式,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等优势,在厨电应用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厨房电器种类繁多,在推广中其通用性与安全性遇到了挑战。本文以无尾厨电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无线供电系统不同传输结构的兼容性、补偿拓扑的通用性、人体在电磁场中的安全性,以及相关材料、结构优化设计等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  针对无尾厨电传输结构的兼容性,即同一负载可以使用不同结构的无线电源
学位
随着海洋小型设备在各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设备的持续供能问题成为了制约海洋小型设备工作性能和续航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海洋环境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可能。波浪能作为海洋环境能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可再生和蕴藏量大且海上几乎无处不在等特点,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以小型海洋装备的能量供给问题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并设计和研制了一种自适应反转式波浪能转换装置,这套装置通
学位
干式空心电抗器被广泛安装于电力系统中,起到限流、滤波及无功调节等作用。运行中绝缘老化引起匝间绝缘击穿,甚至着火燃烧,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形式。过电压及其作用下的电老化作为引起绝缘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研究重点。关于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产生原因、所遵循的规律及过电压作用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及过电压下匝间绝缘劣化规律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传输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许多应用场合下,传统的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物联网、嵌入式传感等装备保障领域,如何为数量众多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持续供电仍是一大难题。近年来,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要实现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WPT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等方面还存在大量
学位
精密测量一直是科学研究前沿,磁场测量作为精密测量的分支,在生物医学、磁异常检测、惯性导航、太空探索、基础物理研究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相比于其它类型的磁力仪,原子磁力仪在许多方面优势明显,其能够实现极高的灵敏度,同时又不需要严苛的工作条件,这使得原子磁力仪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鉴于原子磁力仪在诸多领域的重大应用价值,以及国内与国外存在的明显差距,开展原子磁力仪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原子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