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海洋的加深影响引发了近海富营养化的增加和赤潮的频发,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不断衰退。据记载,已有300多种藻类引发了赤潮,其中有80多种能够产生藻毒素。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关注在赤潮藻毒素对海洋浮游动物的抑制作用上。然而,藻类营养成分脂肪酸尤其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细胞膜、视网膜、脑体、神经组织和某些激素的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海洋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赤潮过程中,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演替及赤潮发展阶段的变化都会引起重要营养成分脂肪酸的变化,从而对浮游动物乃至整个海洋动物产生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赤潮中藻毒素只是引起生物资源衰退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营养的角度出发,在室内考察胶州湾内一些常见赤潮种藻细胞脂肪酸随其生长期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深度研究了这种变化给海洋浮游动物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胶州湾常见的四种赤潮藻(diatom: Skeletonema costatum,Chaetoceros didymus;dinoflagellate: Prorocgntrum micans,Scrippsiella trochoidea)脂肪酸的组成特征及其在细胞生长期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在室内考察了不同生长期的赤潮藻(Skeletonema costatum;Prorocentrum micans)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影响。检测分析中,线性相关性、回收率(80.8℅~106.0℅)、精密度(RSD<3℅)及方法重复性(RSD<9℅)数据反映了本实验所采用的脂肪酸提取、纯化以及分析方法可靠且准确度较高。仅从所分析的18种脂肪酸来看:硅藻中饱和脂肪酸以C14:0,C16:0为主,多饱和脂肪酸以C18:2ω6,C20:5ω3为主,含有少量C22:6ω3;甲藻中饱和脂肪酸以C16:0,C18:0为主,多饱和脂肪酸以C18:2ω6,C18:3ω6,C22:6ω3为主;其中,硅藻C16:1ω7/C16:0比值比甲藻要高的多。脂肪酸在藻细胞生长期中的大致变化规律为:从藻细胞适应期开始,含量逐渐增加,在静止期达到最大,进入衰亡期后,其量又开始降低。另外,研究表明:对数期的赤潮藻因其含有较多的脂肪酸,能够使中华哲水蚤保持一定的产卵率,然而衰亡期的赤潮藻有终止中华哲水蚤产卵的趋势。无论是处于对数期还是衰亡期,甲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因其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尤其是多元不饱和脂肪酸(PUFA),都比硅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中肋骨条藻更有利于中华哲水蚤的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