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以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f.为研究对象,针对玉叶金花药材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基础研究十分薄弱的现状,对玉叶金花药材进行了化学成分、活性部位、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以期阐明其主要药效的物质基础,建立了可行的质量标准,确保药物的有效可控。方法:1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玉叶金花药材10 kg,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乙酸乙酯部位浸膏120g。浸膏经硅胶柱、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对其结构进行鉴定。2药效学研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的水提物及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了抗炎活性的考察。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体内抗炎活性进行考察。采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考察。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及热板法实验考察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镇痛活性。研究了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七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以纸片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直径,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3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建立了以栀子苷为内标的HPLC法,作为检测大鼠血浆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的方法,并应用该法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用DAS 2.0药代动力学智能分析软件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一次性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了隔室模型拟合,并计算相关参数。4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针对现行玉叶金花药材质量标准不完善、缺薄层鉴别项、含量测定项等的现状,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和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建立了玉叶金花药材的薄层色谱;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的方法及用紫外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总环烯醚萜含量的方法;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叶金花药材中东莨菪内酯含量的方法;以水杨酸为对照品,建立了用电位反滴定法测药材中总有机酸的方法;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色谱峰作为参照峰,建立了玉叶金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提高了玉叶金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结果:1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玉叶金花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后,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8个,其中环烯醚萜类成分1个:玉叶金花苷酸甲酯(1);三萜及甾醇类成分3个:熊果酸(2)、β一谷甾醇(3)乙基降麦角甾烯醇(4)、香豆素类成分1个:东莨菪内酯(5);醇、酸及酯类成分3个:水杨酸(6)、2-羟基-5-(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烷-2-基)-2-甲基环戊烷羧酸(7)、一长链脂肪醇(8)。2药效学研究玉叶金花水提物的中、高剂量(16.8、33.6g/Kg)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低剂量(8.4g/Kg)则作用不显著;玉叶金花水提物中、高剂量(12、24g/Kg)可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2,3 h的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低剂量(6g/Kg)则作用不显著。玉叶金花水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可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及由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1,2,3 h的足肿胀度(P<0.05),石油醚萃取部位则作用不显著。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中、高剂量(0.10,0.15g/Kg)能显著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且高剂量的作用优于阿司匹林。玉叶金花苷酸甲酯能够显著减少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的产生和释放(与对照组比较,P<0.01)。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的扭体次数,且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组;在小鼠热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中、高2个剂量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痛反应时间有明显的延长作用。纸片扩散法实验结果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水溶液浓度为0.1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阴沟肠杆菌、伤寒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7.4±0.55,17.0±1.22,23.8±0.84,17.0±1.22,11.4±0.89,20.8±0.84,15.4±0.55mm,浓度为0.2g/mL时,对七种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8.0±0.71,19.2±0.45,26.4±0.55,20.4±0.55,12.6±0.55,22.4士0.55,18.6±0.55mm。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的实验结果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MIC 分别为 2.5,10,0.3125,1.25,1.25,10,0.625 mg/mL。3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按静脉注射二室模型(权重为1)计算血药浓度与实测值契合较好,优于其他模型,分布半衰期(t1/2a)为9.892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55.384min,从中央室向外周室转运的室间转运常数(K12)分为0.021min-1,从外周室向中央室转运的室间转运常数(K21)为0.04 min-1。4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了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为对照品的玉叶金花药材薄层鉴别的方法。取药材粉末2g,以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后以乙酸乙酯萃取,作为供试品溶液。以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16:4:1)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在105℃加热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建立了以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的玉叶金花药材薄层鉴别的方法。取本品粉末2g,以甲醇超声提取,浓缩后以氯仿萃取,作为供试品溶液。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蓝色斑点。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含量在0.9%~1.6%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0.64%~1.67%之间,不同部位含量大小依次为花>叶>根>嫩茎>中茎>老茎>果实,且含量差别非常大,在0.99%~8.99%之间。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在5.29%~8.97%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4.67%~8.92%之间。玉叶金花药材中总有机酸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总有机酸的含量在2.75%~7.21%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2.10%~8.65%之间。东莨菪内酯含量测定:10批不同产地药材中东莨菪内酯的含量在0.00151%~0.00450%之间,不同月份的药材含量在0.00141%~0.00446%之间,不同器官含量在0.00176%~0.00465%之间。通过分析10批药材的HPLC图谱,确定了 11个峰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构成了玉叶金花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特征,并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为参照物,对其他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非共有峰相对面积等参数进行了计算。以11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对照图谱,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中的RSD均小于3%,10批样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结论:1玉叶金花化学成分研究从玉叶金花药材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确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为:化合物乙基降麦角甾烯醇、东莨菪内酯、水杨酸、2-羟基-5-(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烷-2-基)-2-甲基环戊烷羧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羟基-5-(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烷-2-基)-2-甲基环戊烷羧酸或为新化合物,因得到量较少,仅推断出平面结构,未最终确定其构象,2药效学研究玉叶金花水提物的抗炎活性研究结果提示玉叶金花水提物中、高剂量具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玉叶金花水提物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研究提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及水溶性部位有抑制急性炎症的作用,为玉叶金花抗炎活性部位。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及细胞实验均提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有缓解炎症反应的作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及热板法实验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效果相当。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实验结果表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水溶液对供试的7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为玉叶金花药材主要药效作用重要物质基础。3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所建立的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生物样品中的HPLC测定方法回收率高于80%,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玉叶金花苷酸甲酯的体内定量分析。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快,体内主要以消除过程为主,代谢速度中等,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为二室模型,该研究为其在生物体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4玉叶金花质量控制研究以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及东莨菪内酯为对照品建立的两种玉叶金花药材薄层鉴别法,均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玉叶金花药材的定性鉴别。建立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特征性强、简便易行,为有效评价玉叶金花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所建立的玉叶金花HPLC指纹图谱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