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自为自觉的生命存在,这意味着人要求通过生命的活动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而这种实现发展的活动总是具体的、丰富的,因为人是有“个性”的。“人的个性”及其问题,是人类发展处于“个体本位”阶段必然面对的人性主题,这一问题对于中国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由中国人寻求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反思当代中国人对于“人的个性”的理解与解决“人的个性”问题的观念和方式,既为了推动真实合理的“个性”观念的形成,也力图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生成当代中国人“个性”的路径。 “人的个性”问题属于人性论范畴,可以说“人的个性”问题是当代人性理论的主要问题。以往对“人的个性”及其问题的理解,或从日常生活的理解角度出发,或从各学科的理论研究角度出发,形成了诸多的“个性观”。由于受到西方传统“抽象人性论”的影响,这些“个性观”从单一人性的角度出发,抽象地把握人的本质,也就把“人的个性”抽象地归结为从属于个人的一种个别性、特殊性,遮蔽了“个性”对于人的真实价值。通过对哲学史和文化史的考察,我们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在本体的意义上以单一化观点认识人性,中国传统文化在伦理的层面上用道德化方式把握人性,这两种传统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都是片面的,不能指导人们形成合理的“个性观”,也就不能促进当代人“个性”的生成。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抽象人性论”,为我们在“具体人性观”视野下把握“人的个性”及其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中具有丰富的“人的个性”思想,其中有两点论述至关重要:第一,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考察,指出“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第二,马克思批判平均共产主义说:“公妻制这种思想暴露了这种完全粗鄙的和无思想的共产主义的秘密。”“这种共产主义,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财产的彻底表现。”这两点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在对待“人的个性”问题时所持的“具体人性”观点。这种观点从“人本身”出发,也就是从人历史地生成与完善的生命本性出发,把人理解为具有双重生命本性的存在,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人的双重生命本性的具体的统一。 在“抽象人性论”的理解原则下,“人的个性”问题被认为是在某种前定的人性作为标准的前提下,如何使个人按照某种抽象的人性来发展自身、来规范自身的活动与交往方式,以求获得自身的完善并促进该种人和人性的发展。马克思曾经针对资产阶级人性与“人的个性”关系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个人的这种发展是在历史地前后相继的等级和阶级的共同生存条件下产生的,也是在由此而强加于他们的普遍观念中产生的,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展,当然就很容易设想,在这些个人中,类或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