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非正规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城市环境之中,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干道上、还是街巷之中,随处可见这样一些景象:加建出挑的阳台,挑担叫卖的大妈,街角修鞋的摊子,天桥上卖饰品的小贩等等诸如此类“城市管理”中的“非法”。更为悲惨的是:规划师的笔下也没有其容身之处。这些景象是如何、又为何出现在这里?为何强制消除,却又随处生长?是城市管理的松懈,还是规划设计的缺失?这就是本论文研究的缘起。而武汉汉正街自建住区正是这种非正规化现象大量存在的地区之一。该区域街道空间由非官方的力量逐渐建设而成,历经沧桑;在现代,由于正规的管理缺失,居民非法占地经营、街道无限压缩以及空间高强度的使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非正规化街道空间,相对于正规的街道空间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异,而拥有着独特的混乱之美。论文以汉正街自建住区居民的非正规化行为为切入点,以行为作用下的街道空间变化为研究对象,试图阐释汉正街自建住区中非正规化街道空间产生的内在逻辑,揭示存在于街道空间的非正规化现象对于城市的深刻意义。论文以“行为”——“空间”为行文逻辑,详细阐释非正规化行为的诱因、类型及特点。随之,重点以街道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使用三方面为案例详细阐释汉正街自建住区非正规化街道空间的形成过程。通过案例的筛选、归类整理和分析总结,描述非正规化街道空间的特征:多样性、复杂性和复合性。进一步阐释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非正规化街道空间是渐进式发展的,同时也是动态平衡的真实存在。最后,论文强调了非正规化街道空间是合理且必要的存在,对于街道的完善及城市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强调非正规化行为并非“违法”于正规化行为,它是正规的有力补充,政府管理机构应予以提倡和鼓励。并从城市管理和街道空间设计两方面提出建议和指引,旨在通过规划和管理的手段使非正规化街道空间与正规街道空间相融合,非排斥,为非正规性留有足够弹性生存空间,使城市从单一秩序转化为混乱的更高层次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