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的第三次高潮——新时期小诗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诗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新诗中重要的一翼。经历了20年代和抗战前后的两次高潮之后,小诗不断发展壮大,因变生华,在新时期形成了第三次高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时期小诗顺应时代的审美需求,不断汲取中外诗歌资源的营养,为自身发展积蓄力量,锻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新鲜趣味的诗学品格。在诗界对诗歌“范型”的构想与争论中,小诗不断积累艺术审美规范,拓展表现内容,丰富自身体系,成为新诗中趋于成熟的诗体形式,被学者表述为三种准定型诗体的一种,表现出情致悠长、真实精炼、词约意丰的美学形态,活跃而不浮躁地坚守于诗歌阵地,为当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本文结合对新时期小诗文本与个案的分析,着重论述新时期小诗的高潮。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在绪论中,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对新时期和小诗等概念进行界定和梳理,并通过综述呈现小诗研究的现状,试图在对新时期小诗进行全局性关照的状态之下,叙述新时期小诗的的研究综述,从中升华出这一不可小觑的诗体的美学特征和发展规律。正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首先分析新时期小诗的发展动力,从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文坛力量和小诗自身的“知识传统”入手,发掘新时期小诗发展的可能性和被表述成高潮的合法性。接着概述新时期小诗的高潮,摒弃以时间分段来阐述小诗发展的方法,顺应新时期作家的分化瓦解与重组的历史事实,运用对诗坛当时的主流诗派的分析来表现小诗超越社团、流派的发展历程,力图从准备阶段、“归来者”小诗、“朦胧派”小诗和“新来者”小诗等创作概况来把握小诗在新时期的盛况。第二章从小诗的诗歌本体出发,以小诗的内蕴和形式来承认小诗的第三次高潮,并兼顾小诗创作和评论的互动,落脚于小诗本体。第三章从诗歌传播的角度,论证新时期小诗高潮在良好的传播空间里向外无限辐射延伸,表现小诗生长的外在活力。结语部分分别从回应“增多诗体”和“诗体重建”,强调新诗语言问题和反驳新诗散文化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将小诗的发展成长作为新诗发展的榜样,回归到当代畸形的中国诗坛,彰显“新诗二次革命”的当代意义,正视增多诗体的紧迫性,提出小诗创作为当代中国诗坛正常发展所能提供的可借鉴之处,为当下诗歌生存与发展开出良方。   论文最后还提倡小诗的创作,希望它在新诗中仍然抱持诗歌精神独立高洁的优势,在新世纪发展得更加成熟,形成新的小诗传统。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最初的阅读感受为契机,细读文本,搜集材料,以《莫须有先生传》为纲,《堂吉诃德》为辅,从以下三方面对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试图找出其中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一、
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创造一个趣味实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丛生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进而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学习。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趣
本文通过《新概念英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两部教材的比较,提出构建更为科学的听说读写一体化教材的构想。 《新概念英语》是风靡世界的外语教材,最初它面对母语为非英语
罗马尼亚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罗马尼亚语属于印欧语系拉语族,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的基本构造不同,罗马尼亚语是一种形态变化很丰富的语言,两种语言所属的时间系统也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作为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和批评家,受到中外知识分子的欢迎。她的创作涉猎极广,除了评论文章、散文、小说等创作外,还进行了戏剧创作。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