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述湖南省2007年~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原因,建立其发病率预测的Elman神经网络模型,以便科学地预测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南省2007年~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信息与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信息。应用MATLAB R2011b软件实验平台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人数进行预测,基于Elman神经网络建立短期流行性腮腺炎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相比较,对比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2007年~2013年湖南省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01789例,年均发病率为18.80/10万,发病率呈现单高峰,2010年达最高,与2007年发病率相比流行呈总体上升趋势。每年5月~7月、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长沙(33.97/10万)年均发病率最高,常德市(14.08/10万)最低。病例以学生为主,主要集中在4~14岁组,占76.00%,5岁~7岁年龄段会出现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8,P>0.05)。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87起,累计病例2804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多集中在每年3~6月(占77.01%)。累计暴发次数最多的地区为长沙市和娄底市(各暴发17起,均占19.54%)。7年间腮腺炎疫情涉及87所学校,其中仅16所学校有医务室,暴发疫情较多的为乡镇小学(42所,占48.28%)、乡镇中学(19所,21.84%)均无医务室。最初报告疫情的单位主要是乡镇卫生院(56起,占64.37%)和学校(19起,占21.84%),按疫情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到疫情最先发现上报时间的差值(简称Dt)统计,学校和乡镇卫生院的D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当Elman和BP网络隐含层数为21和24时,构建的网络模型为最优预测模型,此时真实值模拟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均方分别为16.99和21.89,预测值的平均误差绝对率和非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68、0.314和0.832、0.686。结论提高含腮疫苗的常规接种率,增加疫苗接种剂次,在小学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疫苗的加强和补种是有效防制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手段。乡镇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场所,在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同时,应加强农村学校医疗卫生建设,加强学校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的联系,使腮腺炎疫情得到及时发现。运用Elman神经网络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进行预测是可行的,且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