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神经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重症抑郁障碍及其共病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神经质的人格特质是重症抑郁障碍(MajiorDepressiveDisorder,MDD)的危险因素,但是神经质和MDD这种关系是否存在于非西方人群尚不清楚。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另一比较受关注的和抑郁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关于这些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了解的较少。我们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   1、探讨中国女性神经质与复发性MDD及其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评价两个假说:(1)神经质与MDD的终生患病高度相关;(2)神经质与发病年龄、发病次数、发作持续的最长时间和症状的形式相关。   2、探讨中国女性神经质与MDD共病之间的关系:(1)调查中国女性复发性MDD和心境恶劣、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及恐怖症共病情况。(2)评价假说:神经质增加了复发性MDD共病的可能性。   3、探讨中国女性神经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MDD之间的关系,评价两个假说:(1)神经质是独立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MDD的危险因素。(2)高水平的神经质使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更敏感。   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中国、牛津大学和美国佛吉尼亚大学佛吉尼亚精神行为遗传研究所(VCU)正在合作进行的关于MDD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China,OxfordandVCUExperimentalResearchonGeneticEpidemiology,CONVERGE)。该研究的1.970名病例组来自21个省的41个城市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的53个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和综合医院的精神科,2,597名对照组从本地区的社区召集或在综合医院进行外科小手术的患者。所有病例组和对照组为中国汉族女性,其四个祖父母都为中国汉族。病例组和对照组排除双相障碍病史,任何类型的精神病或精神发育迟滞。病例组年龄在30至60岁之间,有2次或2次以上MDD发作,且第一次发作在14至50岁之间,并在第一次MDD发作之前没有药物或酒滥用。对照组与病例组有相同的出生地区,年龄在40至60岁,从未有过MDD发作且与病例组没有血缘关系。   所有的受试者都用计算机评估系统进行访谈。访谈包括评估精神病理学、人口学、人格特质和心理社会功能。通过复合国际诊断访谈(CompositeInternationalDiagnosticInterview,CIDI)确定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和MDD)和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诊断,根据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DSM-Ⅳ)的标准进行分类诊断。恐怖症划分成五个亚型(动物,情境,社交,血液损伤和广场恐怖症),其诊断主要应用修订版DSM-Ⅲ标准,要求有一个或更多不合理的恐惧。神经质由Eysenck个性问卷中抽取的23项神经质维度问卷来评估。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评估16种创伤性生活事件。   所有的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版本进行。我们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神经质与MDD的关系、神经质与MDD共病障碍的关系、应激性生活事件和MDD的关系。MDD和共病障碍被编码为二进制(1=有,0=无)。将所有样本按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次数分成四组,每组以二进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神经质与终生MDD的关系。将所有样本按神经质的得分分成四组,每组以二进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次数和终生MDD的关系。   结果:   我们收集到1,915名复发性MDD女性和2,275名对照的神经质得分。神经质得分的分布在这两组明显不同,在对照组为“J”型分布,而在病例组接近于正态分布。病例组的神经质分平均分是12.7(中位数为13),对照组的神经质分平均分是3.6(中位数为2)。两种分布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58,P值<0.0001)。   在我们全部病例对照的样本中,我们发现随着神经质分增加,显著增加了终生MDD的危险(OR=1.37,95%CI1.35~1.40,P<0.0001)。我们检验MDD病例组样本发现,神经质分增加显著增加了共病障碍数目的危险(OR=1.13),显著增加了MDD发作次数(OR=1.07)的危险,显著增加了抑郁症状数目(OR=1.08)的危险。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分和MDD发病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相关(P<0.0001),神经质分解释了3%的发病年龄的变异;神经质分和MDD发作的最长持续时间相关,解释了少于0.5%NMDD发作最长持续时间的变异。在病例组样本中,我们也发现MDD和心境恶劣、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症均有共病,最多共病障碍是恐怖症,为73.4%;神经质高分也显著增加了所有被检验的共病障碍的危险,增加MDD共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危险最高(OR=1.13),增加共病恐怖症的危险最低(OR=1.06)。   在我们全部病例对照的样本中,我们发现随着应激性生活事件增加,显著增加了终生MDD的危险(OR=1.28,95%CI1.22~1.34,P<0.0001)。将所有样本按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次数分组分析发现,从没有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到遭遇大量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神经质都为终生MDD的危险因素,OR>1。将所有样本按神经质的得分分组,只有在神经质高分组,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次数才是终生MDD的危险因素,OR>1。   结论:   1、中国女性神经质与复发性MDD及其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   (1)神经质分与MDD的终生患病高度相关。   (2)在MDD患者中,神经质分同MDD几个重要的临床特点有关:更高的神经质分预示着更早的发病年龄,更多的抑郁发作次数,更高的症状分和更长的MDD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在我们的样本中神经质分成为MDD发病和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2、中国女性神经质与复发性MDD共病之间的关系:   (1)MDD和心境恶劣、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症均有共病,最多共病障碍是恐怖症,为73.4%。   (2)神经质分增加提高了MDD患者共病障碍发生的可能。   3.中国女性神经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复发性MDD之间的关系:   (1)神经质是MDD的危险因素不依赖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无或多少,是独立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MDD的危险因素。   (2)高水平的神经质使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更敏感,使应激性生活事件成为MDD的危险因素。   总之,在我们的样本中神经质分成为MDD发病和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神经质还可能介导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对MDD的致病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