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篇分析的研究中,连贯问题一直是其重要课题之一。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出版的《英语的衔接》一书,创立了衔接理论。在书中他们提出这样两条准则:语篇的连贯体现在两个方面,语篇在语境方面是连贯的,因此在语域上是一致的;语篇自身是连贯的,因而是衔接的。从这两条准则可以看出,两位语言学家注意到除语言本身因素之外,语境因素对连贯的实现所起的作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整本书的理论系统中,他们着重强调了衔接对连贯实现所起的作用,却几乎没有阐释语境因素究竟在语篇连贯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渐渐地,基于此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衔接并不是语篇连贯得以实现的充分条件,也绝非它的必要条件。这一共识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新的天地,很多学者开始探寻其他影响语篇连贯的因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譬如说Fries和Danes(1974)提倡用主位推进的角度来分析语篇连贯,但本质上并没有逃脱出对语言本身衔接作用的研究。语境对交际的成功和连贯的实现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虽然很多研究者都感受到这一点,并作了阐释,但大多都是笼统提到,而不是深入专项地剖析语境中各个因素是如何在语篇连贯中起作用的;更不用说去比较语境的各个因素起的作用有多少异同。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基于语境的理论体系,全面深入地剖析语境中各种因素在语篇连贯中所起的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总结语境中各因素的特点使其可以指导英语学习者培养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视语境理论和关联理论为研究的基本理论,语篇语料则来自于威廉姆·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基于小说片段的语境分析中提炼出语境各因素在语篇连贯中的异同作用。同时可以看出,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对语篇连贯所起的作用也不是一样的。前者直接而短暂;后者则较为间接与持久,毕竟社会语境中文化、性别、宗教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本文赋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在前人关于语境和语篇连贯研究的理论体系下,使用其精华部分更系统地阐释语境因素的理论;而在实践上,将研究分析所得出的语境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应用于英语学习者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具有现实意义。鉴于语境在会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希望受话者在言语交际中,利用语境理论,不只是从单纯的语言方面理解说话者的意思,更应从非语言因素方面领悟说话者的真正目的。做到这一步,交际才可以顺利进行。名家名著是语言学习者强化语境意识的良好语料来源,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语言学习者可以挑选所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反复探究语境的各个因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从而来培养自己敏锐的语境意识。因为社会语境的作用是较为间接且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学习者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社会知识文化等多方面的积淀。基于此领域的研究可以被用在人们日常交际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