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由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parasiticus等)产生的毒性很强的次级代谢产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gibelio)在我国已普遍养殖,成为鲫养殖中的主要品系,生产上多选用植物原料作为其饲料蛋白源,有可能使异育银鲫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过的饲料。本论文开展AFB1对不同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的亚慢性和慢性中毒反应的研究,进而评估异育银鲫暴露于AFB1下的安全性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为用含AFB1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稚鱼、幼鱼、成鱼,通过测定鱼体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摄食率、消化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生理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变化和AFB2在鱼体组织(肝胰脏、肌肉、性腺)中的积累,探讨AFB1对不同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的营养学作用及毒理作用,再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饲喂无毒饲料),分析异育银鲫自身清除AFBI的能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实验Ⅰ对异育银鲫稚鱼(平均体重0.78g)的研究结果表明,摄食AFB1饲料14周后各毒素组终末体重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各毒素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各毒素组摄食率(F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稚鱼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含量(TC)、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球容积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稚鱼肝胰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3)各毒素组异育银鲫稚鱼肝胰脏和肾脏外观正常,组织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异育银鲫稚鱼摄食AFB114周后肌肉中的AFB.残留量低于1μg/kg。肝胰脏中的AFB1积累和饲料中的AFB1水平呈半对数关系(y=0.47431n(x)+2.0859,R2=0.9174)。结果表明,异育银鲫稚鱼至少可耐受AFB1含量达1000μg/kg饲料14周。
4)实验Ⅱ对异育银鲫幼鱼(平均体重10.3±0.2g)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毒素组异育银鲫幼鱼未表现出外部形态和行为异常.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解剖后,各组织结构完整,未观察到肝胰脏、胆、肾脏、鳍、肠道形态的改变。在摄入AFB112周后,50μg.AFB1/kg组平均体重为对照组的11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4周的恢复阶段后(摄食无毒饲料),50gg AFB1/kg和1000μgAFB1/kg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5)在整个毒素暴露过程中,各毒素组异育银鲫幼鱼FR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一暴露阶段(0-4周)结束时,50μg AFB1/kg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二暴露阶段(5-12周)结束时,各毒素组SGR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一暴露阶段结束时,50μg AFB1/kg组和200gg AFB1/kg组F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第二暴露阶段结束时,各毒素组FE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毒素暴露过程中,50gg AFB1/kg组和200μg AFB1/kg组干物质、蛋白、脂肪表观消化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干物质、蛋白、脂肪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6)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毒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AFBI水平对异育银鲫幼鱼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球容积比无显著影响(P>0.05)。肝胰脏组织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7)异育银鲫幼鱼肝胰脏AFB1积累随着饲料中AFB1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半对数关系(y=76061n(x)+0.6268,R2=0.9147);摄食AFB1≥20μg/kg12周的异育银鲫肝胰脏AFB1积累>5μg/kg,摄食AFB1水平为1000μg/kg的异育银鲫肝胰脏毒素积累达11.8μg/kg;经过4周的恢复阶段后,各毒素组AFB1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除200μg AFB1/kg组外,其它各组AFB1积累降到5μg/kg以下。
8)异育银鲫幼鱼肌肉AFB1积累随着饲料中AFB1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000μgAFB1/kg组毒素含量达2.35μg/kg,其它各组肌肉AFB1均<2μg/kg;经过4周的恢复阶段后,各组肌肉AFB1均降低到1.2μg/kg以下。摄食1000μg AFB1/kg饲料12周的异育银鲫幼鱼粪便AFB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摄食1000μg AFB1/kg饲料12周后异育银鲫幼鱼肝胰脏和肌肉中毒素积累比率(鱼体组织AFB1积累/饲料AFB1含量)仅为0.012和0.002。
9)实验Ⅲ对异育银鲫成鱼(平均体重122.3±0.7g)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毒素组异育银鲫成鱼均未表现出外部形态和行为异常,各组存活率均达到100%。各组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10)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成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毒素组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11)各毒素组异育银鲫成鱼肝胰脏和卵巢外观正常,组织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异育银鲫成鱼摄食AFB18周后肌肉和性腺中的AFB1残留量低于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5μg/kg)。肝胰脏中的AFB1积累和饲料中的AFB1水平呈半对数关系(y=0.9187ln(x)+0.6458,R2=0.9226)。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成鱼至少可耐受AFB1含量达500μg/kg饲料8周。
12)实验Ⅳ对异育银鲫(平均体重为57.6±0.1g)性腺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饲喂AFB124周后,各毒素组异育银鲫均未表现出外部形态和行为异常,各组存活率均达到100%。各组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13)饲料AFB1水平对异育银鲫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结束时,摄食AFB1饲料(AFB1含量为20μg/kg,2000μg/kg)24周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性体指数、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以及卵径(P<0.05)。
14)各毒素组异育银鲫肝胰脏、肠道、卵巢外观正常,组织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异育银鲫性腺和肌肉AFB1残留均与饲料中AFB1的含量呈正相关。由本实验可知,异育银鲫采食2000μg AFB1/kg饲料长达24周后,性腺AFB1残留超过食品安全限量标准。